教育去行政化要敢于触及利益藩篱
7月26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启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即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代之以需要定期考核评定、可上可下的“职级”,这项改革也被形容给中小学校长脱“官帽”。此前,全国已有广东中山、上海、山东潍坊等地为中小学校长摘除了“官帽”。(8月7日京华网)此般去行政化能够让教育更好地回归本质,但改革要敢于触及利益藩篱。 教育去行政化的呼声已非始于今日,早在2009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席邵鸿在会上就建议发言:建议尽快落实《高教法》,切实保障大学自主权,淡化行政权力对高等院校的约束和干预,明确取消高等院校的行政级别,改变大学校长的产生方式,民主遴选大学校长。而近年来,中小学教育的去行政化改革先行试之。(2009年3月9日《广州日报》) 职级制的危害不言而喻。高校的行政级别助长了大学的官场氛围。在学校官本位的体制下,大量的会议占据了本该用在治理学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精力和时间。职级制的官本位与应试教育体制的合谋,让追求升学率成为学校的首要目标,进而为学校官员提供升官发财的渠道。在有了这条便捷的通道之后,部分校长也无心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把学校治理好,而是眼睛一心向上看向自己的名利。并且,有校长的级别高过教育局官员,行政级别倒挂的现象严重造成学校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尴尬,教育局可能出现指挥不动这些高级别校长的情况。在官本位体制下,这种格局也加剧了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人为扩大着差距。打破职级制以后,校长便不再以学校的行政级别来定等级,而是以个人的综合能力评定职级,更加侧重于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 改革最大的困难就是各方利益的博弈,只要是触及利益方面便举步维艰。据马鞍山市教育局办公室一名孟姓负责人坦言,这场改革此前已经准备了六年。他们从2008年就开始着手此事,但因为当时比较敏感,涉及面又广,加上当时全国中部地区还没有做过,有些部门也不积极,因此在做了风险评估后,多年来马鞍山只能保持观望态度。 此番改革必然触及到中小学校长的个人利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褚宏启说:职级制说到底是政府与校长的“权钱交易”,政府用钱将校长的行政级别买走。但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校长,拿走了行政级别之后,待遇反而没有原来高了,积极性肯定受到影响。河南新乡一名中学校长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在她看来,去掉行政级别,就意味着工资待遇可能不会按照此前行政级别拿工资,而职级工资需要专门的财政拨款支持,能否将这笔资金落到实处,要看当地政府的财力。此外,由于所在县市区不同,校长职级和职级工资待遇差距较大,职级评审管理层次并未理顺。 行政级别好比是一张贴在身体上的符号,一旦贴上去,就不容易揭下来,因为行政级别象征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那些深受其利的校长们舍得放弃吗?突破利益的藩篱必将成为此番改革成败的关键。首先需要弄清楚的几个问题就是: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什么是学校真正的职责;谁又是学校真正的主体。教育绝非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把一个人塑造成拥有健全的人格的一个真正的人。而学校的职责就是提供场所和资源来促进个人的健全发展。学生和老师才是一个学校真正的主体。而在现行的教育官本位横行,导致行政和官员成为了学校的主体,这些都严重地违反了教育的本质。 去行政化改革要敢于打破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和行政体系,让教育更好地回归本质。身为一名教育者,要真正地考虑到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质工作,而非在行政化的洪流中迷失了自我。 文/华雨 |
关键词:教育,行政化,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