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岂可“合而不作”
不久前,在海口采访,无意中走进某家合作社。进屋看,除了墙上贴的章程、名单,再就是一个书架,几本旧书。“社员各干各,合作社设在我家,是个花架子。”这家农户毫不隐讳。 海南8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常运行的只有1/3。一边是合作社数量“井喷”,一边是假合作社、死合作社、空壳合作社泛滥成灾。有的合作社资金不到位,服务跟不上;有的家长说了算,大企业“一言堂”;有的甚至演变成“要项目、拿补贴”、“逃避缴税”的幌子。 农民专业合作社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门槛低、把关不严是原因之一。有些合作社成立目的不纯,当事人受利益驱使,“紧跟形势喊口号,紧跟领导要扶持”;有的合作社徒具法律形式,无组织机构无章程无生产,有的即便有章程,也大多停留在字面。而有关部门因求快求量,服务失之于少,监管失之于宽。 时下,土地规模经营不断发展,农民合作社“虚胖”却成了通病。合作社提质增效,关系农民的“钱袋子”,关系市民的“菜篮子”。地方政府不仅要规范合作社设立,加强对其监管,而且要重点扶持示范社,帮助其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形成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从根本上避免“合而不作”的现象。(马跃峰) |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