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择校”的神奇该如何实现
“各地均衡配置生源,按学生居住地就近入学,大部分县基本实现了‘零择校’。”7月30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浙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的反馈意见。(8月1日《中国青年报》) 武洁:究竟是什么让“择校”成为当下教育领域饱受诟病的潜规则呢?答案当然并不复杂,教育资源的非均衡配置,校际之间教育质量的巨大差距,造成了此类现象。 潘抒捷:教育公平,关键在教育机会公平。然而目前,地区、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师资素质等方面差距仍过大。诸如优质学校择校难,与普通学校招生难同时存在,引发不满。 毛建国:择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择校,常常通过“递条子”形式出现;另一种是金钱择校,直接拿钱交择校费。解决了权力“递条子”,不一定完全解决择校问题;但不解决权力“递条子”,肯定解决不好择校问题。 武洁:的确,“零择校”的实施,其实最不容回避的阻力,恰恰是权力的潜规则。唯有彻底封堵“条子”,让权力无从干预教育资源的分配,“零择校”的奇迹才有可能发生。 毛建国:“不准择校”不如“不想择校”,没有名校也就不会有择校。当所有学校都很好,那有权的也就不必“递条子”,有钱的也就不想“买位子”了。 |
关键词:零择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