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时政经济

“葛兰素史克”为何深陷贿赂链条?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16 09:5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公安部披露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SK中国)部分高管被查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7月12日至7月14日,记者赶赴长沙,对警方以及被抓的GSK中国高管进行了采访。据了解,GSK中国此次共有4名高管被抓。外资药企的“四驾马车”同时被抓,这还是首次。这些高管涉嫌受贿,并用受贿所得再行贿政府官员和医生等,其中还有人涉嫌接受性贿赂。(《京华时报》7月15日)

  葛兰素史克贿赂案的持续发酵,剧情可谓跌宕铺陈,不仅行贿者同时也成了受贿者,而且贿赂手段更是五花八门,金钱与美色,一个都没少。对于公众而言,跨国药企曝出的贿赂案,还真是一次围观医药行业生态的难得际遇。

  的确,相比过往跨国企业的贿赂案,往往是在国外首先曝出,国内则后知后觉,甚至跨国企业已经因国内的贿赂行为而遭受了巨额罚单,国内却依然平安无事,甚至连受贿人都找不着影子。此番跨国药企贿赂案,好歹这回家丑是被自己人揭开的。不过,即便如此,葛兰素史克贿赂案之所以被查,其实仍属意外收获。事实上,葛兰素史克高管因贿赂案落马,并非缘于此前各方猜测的直接举报,而是因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旅行社的蹊跷业绩。这家旅行社基本上不组织游客旅游,仅靠承接葛兰素史克等外资药企的会议组织,一年的业务量就达到了1亿多。某种程度上,假如不是这家旅行社的业务露出马脚,葛兰素史克恐怕还不至于被牵连出,此案的曝出,也多少有些“躺着也中枪”的味道。

  有道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葛兰素史克“中枪”,当然也并不冤枉,不过,假如认为跨国药企贿赂案被查处,便认为国内医药领域反贿赂也开始“打老虎”了,则未免过于乐观。真实的情形是,葛兰素史克所曝出的贿赂丑闻,贿赂竟然出现在这家跨国药企的各个环节,的确令人大跌眼镜。不过,与其说这是医药行业中的极端个例,毋宁说暴露出的恰是真实生态。

  现实中,为了让医生成为药企最优秀的销售员,以提供现金、手机或旅游等方式行贿,并通过虚假发票加以掩饰,其实早已是人尽皆知的秘密。而为了掩蔽贿赂真相,医药企业邀请开药量较大的医生参加俱乐部性质的会议,包括各种娱乐休闲活动,更是极为普遍。而尽管白纸黑字禁止药品回扣,但时至今日,相当数量的医疗机构,将医药回扣作为医生的重要收入来源,甚至作为一种激励机制而存在,也仍然是不争的事实。当医疗体制都默认并接受这类“以药养医”行为,当医药行贿违法虽然有着明确的界定,但却很难被严格执行,与其说药企的行贿技巧太过高明,毋宁说病态的医药产业链为医药领域行贿提供了丰润的土壤。尤其是当医药行贿已然成为普遍的潜规则,面对要么死亡,要么行贿的选择题,“出淤泥而不染”当然只能是奢望。

  此外,尽管既是行贿者,又是受贿者,葛兰素史克的高管们,当然罪责难逃。但假如他们的行贿对象,那些政府官员、专家以及医疗机构,却可以不必因“拔出萝卜”而被“带出泥”的话。没有受贿者的行贿案,也终究是荒唐而难以自圆其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葛兰素史克”为何会深陷贿赂链条?究竟是怎样的力量将其缠缚,令其难以脱身。被贿赂链条紧紧缠缚的又是否只是一个“葛兰素史克”?这些问题,或许要比贿赂案本身更值得反思。(武洁)

关键词:葛兰素史克,贿赂,跨国药企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