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尘肺病“救助”协议,令人呼吸困难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07 11:3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河南郑州出过一个名人张海超,跟他的姓名连在一起的一个词叫“开胸验肺”。今年4月,《中国青年报》报道过他的近况,尘肺病没有好转的希望,他担心自己死后幼女无人抚养。此后没有看到过关于他的报道。估计他应该还活着。

  同样是河南,离郑州不过七八十公里的登封市,也有20多个与张海超同样命运的人。新华社昨天播发了一篇报道《登封26名尘肺病人维权路被堵死:乡政府买断索赔权》。登封市君召乡26名从事矿石粉碎生产的工人先后被诊断为尘肺病。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得到4万元至5万元的救助款,把对用工方的索赔权和追诉权“卖”给了乡政府。记者在日前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危重病人现只靠简单的药物维持生命,在死亡线上挣扎。

  尘肺病患者最明显的一个症状是呼吸困难。读这篇报道,你也会呼吸困难的。

  2009年,乡政府对村里尘肺病人给予救助,但条件是必须签订协议。协议中规定:尘肺病人在领取一次性补偿金后,自愿放弃就患尘肺病所享有的仲裁、诉讼权利,保证不再就同一事件、就任何理由和方式(包括信访)向任何部门和企业提出赔偿要求;如违约,补偿金要如数退还,并支付违约金2万元。

  应该承认,这个协议很高明,有智慧,有智商,兼具多方面的效果。首先,“救助”,给你钱治病,显得乡政府很慈善,有利于塑造亲民、爱民的政府形象。第二、给自己省去不少麻烦,尘肺病人拿了救助款就不向“任何部门”提赔偿要求了,这钱花得值。第三,替有关企业解了围。政府跟村民签协议时,还保障了企业利益;作为老板,该怎么感谢政府呢?第四,“救助”不忘维稳。救助条款中写上放弃上访一条,“维稳”就添一重保障;发了救助款,省了维稳费。第五,甩掉包袱,一劳永逸。拿了救助款后村民就不上访、不要求仲裁,不要求赔偿,不上法院,从此天下太平、耳根清净。

  乡干部们甩掉包袱一身轻松心情舒畅之时,君召乡的这些尘肺病患者正在艰难地呼吸着;即使是艰难的呼吸,恐怕也快中止了。君召乡晋窑村一个叫孟憨旦的病人,今年59岁,他和儿子都患有尘肺病,自己是矽肺病三期,儿子是二期——父子俩都在艰难地呼吸着……

  全村21名病人,有16人与乡政府签订了“买断索赔权”协议,但大多数病人是分两三年才拿到乡里的救助款。3年后,获得救助费的病人发现,看病的钱很快就花没了——他们的呼吸越来越困难了……

  晋窑村村民、三期尘肺病人何新义,因怕再花家里的钱,拒绝家人送他到医院抢救,最后在挣扎中死去——他已经不用再呼吸了……

  报道说,在晋窑村一个尘肺病患者家中,记者看到十几名咳嗽不止、气喘吁吁的病人。估计是听说有记者来村里,尘肺病患者都赶过来了——“上面”记者来访,难道是这些村民唯一的呼吸通道了?(戎国强)

关键词:尘肺病,救助,索赔权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