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触及灵魂,也要触动利益
———一论真改、真干 “触及到了灵魂深处”———人们常常以此表明解放思想的成效。然而,对于解放思想而言,仅仅触及到灵魂就可以了吗?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一位干部讲了这样一句话:“不怕思想不解放,就怕行动跟不上。”这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解放思想的关键所在。 解放思想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只在“观念王国”里绕圈圈,更应在“现实王国”里见行动。客商不会因为我们意识到发展环境重要了就如云而至,人家要看我们有没有亲商、爱商、助商的实际举措;天蓝、水净、地绿的美好期待,也不会因为我们看重生态了就自动实现,关键还要看能不能以壮士断腕的行动抓好环境治理。同样经过一场解放思想的洗礼,有的地方迅速发展上去了,几年间就“今非昔比”;有的地方却“江山依旧”,差就差在行动! 解放思想,似易实难,难就难在四个字:真改、真干。 但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人们行动的脚步呢? 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攻坚期,今天解放思想之难,不单单需要观念突围,思想观念问题背后往往还交织着复杂的利益纠葛。有人说,“如果说30多年前,解放思想需要的是触及‘观念的禁区’,那么到了今天,解放思想更需要的是触动‘利益的雷区’。”“叶公好龙”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实际上,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也不乏“叶公好龙”现象。很多人说起解放思想很带劲,可一具体到行动上就畏缩不前了。如果说,叶公是被龙的样子吓到了,这些同志所害怕的则是自身的利益受损。比如,有些人说起简政放权头头是道,然而一涉及到他们的部门利益,就推三阻四,改来改去,“痩”不了身,减掉的权力往往又换个“面孔”重新“上岗”,这样做无非是担心自己部门成了没有“油水”可捞的“清水衙门”。再比如,有的地方口口声声称重视人才,可等人才真招来了,又设置重重障碍束缚人才发展,这样做无非是担心“外来的和尚”抢了“本地和尚”的风头。还比如,有的地方领导深知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可一招商引资,不管项目污染不污染,“拾到篮子里就是菜”,这样做无非是因为“政绩冲动”。个人利益少不得,当前利益舍不得,部门利益减不得……凡此种种无不说明,解放思想,行动之所以跟不上,恰恰缘于既得利益不肯放! 李克强总理说,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诚哉斯言!列宁曾经引用过这样一句格言证明触动利益之难,他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的。无论是公共利益还是个人利益,只要是正当利益,都应予以保护。然而,对于那些附着在权力上的既得利益,再难触动也要敢碰。因为它们是权力肌肤上滋生出来的“息肉”,这样的肉不割掉,就会致使改革行动滞后、问题积重难返、工作久推不转,河北奋进崛起的进程也会因此迟滞。 是不是真改、真干,敢不敢向阻碍发展的既得利益开刀是一块试金石。不敢突破既得利益的藩篱,这样的解放思想不是彻底的思想解放,是“假解放”或者“半解放”。 改革深水区,再深的水也得蹚;自我“割肉”,再疼也得割,因为它关乎人民的福祉、河北的前途,我们别无选择。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也必须服务人民,除了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政府没有自身的私利。革命年代,共产党员为了人民利益连生命都可以牺牲。改革年代,敢试敢闯的先行者可以置名利于度外。今天的党员干部,难道连那“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都放不下吗?破除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应当从人民利益出发,去自我检查、自我审视,看看哪些该放的权还没有放,哪些不该收的费还在收,哪些不该管的事还在管,哪些该出台的政策还没有出,哪些该改进的作风还没有改…… 无法突破利益的藩篱,改革寸步难行,所谓解放思想的精神洗礼也不过是“雨过地皮湿”。真改、真干,不妨就让我们从触动阻碍发展的既得利益开始!(李忠志) |
关键词:解放思想,触及灵魂,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