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会员卡”折射反腐新动向
5月27日,来自中纪委的一条会议消息成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当日,中纪委召开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纪检监察系统在职干部、职工按照《中纪委在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的要求,在6月20日前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种名目的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会上强调,会员卡虽小,折射出的却是作风建设的大问题,反映的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次清退活动既必要,又可行,标准也不高,应是大家都能做到的。近年来,一些政府官员常以“会员”身份出入于包括餐饮、休闲娱乐和私人会所在内的高档消费场所,相对隐秘地进行奢侈消费,已经显现出了一种新型的“会员卡腐败”。由于豪华会所在接受会员时门槛都很高,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了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也因为豪华会所所具有的隐秘性,使得各种“关系”能在里面更无顾忌地互相攀搭,甚至成为了腐败交易场所。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原总经理唐若昕,光收受的高尔夫球场会员卡,就价值100多万元;北京市卫生局原机关工会主席白宏,将399万元公款购高级会员卡用于个人消费。官员的各种会员卡,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别人送,二是公款买。世上没有无端的爱,能花100万元攀上你的关系,必要从关系中捞取大于此价值的利益。用公款买则都打着公务接待的名义,账面上写的是住宿费、餐饮费、会议费、活动费,实际上却成就了一些领导的面子与“身份”。 针对“卡类腐败”,201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曾下发由人民银行、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税务总局等七部委联合起草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这份意见就已指出,商业预付卡市场也存在监管不严、违反财务纪律、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公款消费和收卡受贿等突出问题,严重扰乱了税收和财务管理秩序,助长了腐败行为。与打击购物卡等不需具名的卡类腐败相比,会员卡因必须与官员身份认证挂钩,治理起来更具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开启会员卡清退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前奏,是推进反腐败斗争的一个具体步骤,但民众更期盼在更大范围内的整治——对所有公职人员都要提出这样的要求:“零持有、零报告”。同时,除了系统内自行清退,在6月20日的期限过后,公众更加期待相关部门拿出相应措施来监督违规行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仅仅依靠官员自身的洁身自好与精神境界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强大的制度与苛刻的追责才能保证“卡类腐败”的治理持续有效,否则,恐将改变不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命运。 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开启会员卡清退活动,是高层精准打击腐败的新动向、新趋势。一些在官员看起来相当“安全”的腐败形式,一些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贪腐方法,实际上在高层眼中早已一览无遗。更重要的是,对于这种整治方式,高层不回避社会监督与舆论参与。王岐山明确表示,欢迎党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这次活动进行监督。既有自上而下的要求,亦有自下而上的监督,这为清退会员卡增添了更多可期待的力量。事实上,从强调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开展抽查核实,到各大网站开通举报专区;从严厉查办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等涉贪高官,到首次一对一约谈派驻到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今年中央反腐打出的组合拳一直相当强硬,表明了中央将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行到底的决心。 |
关键词:会员卡,新动向,纪检监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