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人生智慧

再谱中德工业合作新篇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28 07:1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若说中国是“世界工厂”,德国便是“世界工厂的工厂”。之所以是“工厂”,在于两国都重视实体经济,坚持制造业立国,在一度“去工业化”趋势中未曾放松发展工业。如今全球“再工业化”浪潮袭来,两国合作的纽带更应拉紧。

  中德工业合作有基础。1600多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中,工业品占绝大部分。德国的汽车、机械、化工和电子四大工业支柱产业早已在中国站稳脚跟。中国的机械、电子、通讯产业如今也纷纷进军德国市场,甚至参股并购德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中德工业合作有必要。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已经启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正在进行,强大的市场容量和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需求将是长期的。德国经济尽管在欧元区国家“一枝独秀”,但其外向型经济高度依赖外部市场,欧元区需求不振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日益成为德工业品出口的重要依托。在欧美“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竞争压力下,中国市场更成为德工业必争之地。

  中德工业合作有潜力。两国工业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地位不同,差距在短期内难以消弭。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制造——加工——组装”的“微笑曲线”低端,技术专利和上游资源采购较多依赖发达国家,物流、营销、销售能力薄弱。德国资源匮乏,劳动力成本高,但精密制造、装备制造、高科技制造全球领先。这种互补性决定了双方互利合作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中德工业合作有未来。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交汇推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中国技术已占据一席之地。德国正在提升工业节能和绿色能源方面的相对优势。中德顺应时代潮流,联手参与塑造第三次工业革命恰逢其时。

  但合作需要开放的心态。新与旧并非绝对。在中德合作中,既有汽车领域以开拓和开放精神占领新兴市场高地的例子,也有磁悬浮领域因保守和封闭导致“高新”技术沦为“低旧”技术的反例。德国人应该看到技术和工艺的领先不是“守”出来的,扔掉技术转让上的“心理包袱”,拓宽合作覆盖面,在高端制造、工业自动化、低碳技术等领域与中国深入合作,只会带来共赢的结果。

  合作更需要长远的眼光。强与弱不会永恒。中国确实在向产业链上游走,工业处于跃升期,在部分新兴产业已与德形成竞争。但应该看到,这是大势,与其费力阻滞最终落空,不如摆正心态与其共成长。既要做当下的“买卖”,更要有双向投资,分工合作,共迎挑战,共谋领先的长远眼光。既要谋利,更要谋势。世界第二大和第四大经济体携手共谱工业合作新篇,对两国、对中欧、对世界经济都是一个重大利好。 (欧汶)

关键词:工业化,工业革命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段沙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