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专题库>>专题新闻

发泡餐具14年后重出江湖 沪回收机制亟待断链再续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09 10:1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今年5月1日,被打入“冷宫”14年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迎来了“解禁”。东方网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论是在餐馆还是市场上,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其实从未离开市民的生活,而原先成效显著的“3分钱工程”如今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如何将回收产业链完整地衔接起来成了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禁”前从未淡出市场

  今天下午1时许,东方网记者来到位于漕宝路上的张家浜集贸市场,在市场B区的一家专卖塑料制品的店门口,记者看到,各种塑料餐盒成包成包地堆积着,其中就有刚被解禁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发泡的是每六百个三十多元,平均下来每个只要几分钱,那种透明的打包餐盒就贵一点了,平均下来是几角钱一个。”店主坦言,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解禁前就一直在卖,买哪一种关键在于餐饮店的档次,“店的档次高地段好,一般都会选择一次性打包餐盒,而小店就会买那种便宜的。”

  在桂平路漕宝路上的一些小型餐饮店内,东方网记者看到,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就摆放在门口、厨房的窗口或是墙角边。有店主告诉记者,不少顾客需要外带食品,所以一直都缺不了这些饭盒,“小店都是小本经营,这种饭盒便宜,算下来才几分钱一个,而且也不用额外收客人钱。”当记者问及这类饭盒是否对人体有害,对方表示,只要不在高温下加热应该没有问题。

  “其实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一直都有在卖,解禁只是个形式。”一位长期从事塑料制品贸易的王先生坦言,他代理的生产厂家位于本市南汇航头镇,此前虽有禁令,但按照其公司销售情况来看,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的市场需求一直很旺盛,相比之下,可降解塑料餐盒的销量仅占15%都不到。

  回收机制或面临断档

  对于此次解禁,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人士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一是产品本身性价比高,原料消耗少,垃圾产生量低;二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次性发泡饭盒本身并非造成白色污染的元凶,对一次性餐具加强回收和再利用才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根本。

  东方网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了解到,根据本市2000年颁布实施的《上海市一次性饭盒管理暂行办法》(84号令),由管理部门向生产一次性塑料饭盒的厂家按每只3分钱收取污染治理费,作为回收利用的经费。其中,1.5分钱补贴给回收环节,0.5分钱补贴给处置环节,1分钱用于管理和其他费用,即“3分钱工程”,回收上来的一次性塑料饭盒送至塑料加工厂做塑料粒子。自实施开始至2010年,本市累计回收一次性发泡饭盒20多万只,收到污染治理费达7千多万元。

  然而,由于2008年起,生产企业因多种因素有的搬迁至江苏,有的转产停产,其余的由于与外地企业产品缺乏价格竞争优势、销售状况不良,产能逐年减少,目前本市仅存3家生产企业、5条生产线在维持,整体产能只占全市市场份额的25%不到,最终造成回收处置费用征收工作出现困难,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

  “3分钱工程”如何重塑辉煌?

  应该说,上海的“3分钱工程”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这项机制下,上海的一次性饭盒从生产、回收到中转、处置,直至最后再利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但是如何重塑“3分钱工程”的辉煌,成了眼下解禁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海市环卫管理处副处长顾育新介绍说,目前本市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的“归宿”主要有两种:一是被塑料加工厂回收再利用,二是进入生活垃圾收集系统,进行填埋或焚烧,“近年来随着使用的逐步减少,其他如PP材质的饭盒、可降解的饭盒在非禁白区域已替代原有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仅占生活垃圾总量的2%-3%。”

  “还是要严格按照84号令中的规定,对本市生产以及外地来沪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的企业征收污染治理费。”顾育新说,对于此次“解禁”,本市也正在积极研究进一步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发泡,回收,塑料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李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