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长城时评

误人子弟的“垃圾字典”何以能够顺利出笼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08 09:4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 汪金友

  一条关于湖北教育厅专款采购320万册盗版字典发给学生的消息,几乎让所有的观众、读者和网友愤怒。更有人说,这种“垃圾书”的毒害,不亚于流向餐桌的病死猪肉。污染的是孩子的心灵,伤害的是百姓的感情。(5月6日《京华时报》)

  这是一起典型的偷梁换柱。自2013年春季开学起,国家财政部拨出专款,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新华字典》。并要求各地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确保学生拿到品质优良的正版《新华字典》,不得以其他工具书替代。但记者在湖北省调查却发现,这里有关部门竟然给学生采购了320万册盗版的《学生新华字典》,差错率达到万分之二十,是国家规定标准的20倍。

  一个是正版,一个是盗版;一个叫《新华字典》,一个叫《学生新华字典》;一个品质优良,一个粗制滥造;一个内容精准,一个漏洞百出。而高级知识分子成堆的省级教育管理部门,怎么就没有发现?说这背后没有猫腻,打死也不信。

  记者调查证实,一本正版的《新华字典》,零售价为19.9元,采购价为11.5元。即便加上采购发放费用,也超不过14元。而湖北教育厅采购的《学生新华字典》,每本价格也是14元。如果正版《新华字典》每本的出版销售利润为3元的话,那么这本盗版的《学生新华字典》,每本的利润就不会低于6元。320万本,就是1860万元。据说还有60万本正在赶印,要不是中途被人曝光,最后的利润可能突破2000万元。

  这么大的一块蛋糕,都分到了谁的手里?估计这桩生意的背后,一定会有很多的“活动”。一些业内的高手,肯定采取了公关的绝技。致使一些负责这项采购的人,于国家的政策、自己的良心和政治的风险而不顾。这些黑心的书商拿到订单之后,再找一帮人,躲在小黑屋里,靠一台电脑和一台复印机,东抄西凑,连夜赶印。一堆废纸,转眼就变成了一堆钞票。

  有一个细节,让人看了心疼。在一所农村小学,记者看到一个小学生在黑板上写字,写的是“不用和少用一次姓筷子”。记者说:“你能给我读一下吗?”学生读:“少用一次姓筷子。”记者问:“这里边有错别字吗?‘姓’字是不是写错了?”学生答:“没有哇,字典的例句就是这么写的,不信你看。”说着拿出了字典,记者惊呆了。这不是典型的误人子弟吗?钱确实非常重要,但“取之”必须“有道”。要钱,更得要脸。如果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钱捞得再多,又有什么意思?

  一些人可能没有注意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周围出现了“两多”。一是“摄像头”多了,几乎每个路口、每个稍微重要的角落,都有“摄像头”在悄悄地站岗。二是“爱管闲事的眼睛”多了,你想搞什么幕后交易,一不小心就会有人给捅出去。尤其像给小学生免费发放《新华字典》这样的惠民政策,怎能沦为少数人桌上的鱼肉?这也说明,发财的捷径越来越少了,干坏事的风险越来越高了。

  湖北的垃圾字典,已经造成了两大损失。可估量的损失,是中央财政的6200多万元专项拨款打了水漂。不可估量的损失,是320多万小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只有让责任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抚慰法纪的尊严和学生的伤痛。

  其实,近些年的“垃圾书”,可谓是漫山遍野,层出不穷。有的是部门为应景而制造,有的是个人为出名而制造,也有的是奸商为牟利而制造。《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3.2%的人痛感“垃圾书”泛滥。(5月2日《中国青年报》)这次的盗版字典,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盗版字典,专款采购,湖北教育厅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