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没有一种态度叫过度
从目前掌握的人员伤亡等情况看,雅安地震并未比当年的汶川地震来得“更吓人”。但在情况不明的第一时间,无论是政府部门、媒体,还是救援部队,或者普通民众,面对突如其来的这场灾难所作出的第一反应,以及付诸的所有救援行动,都让人看到了近乎本能的担当与关切。 但是,正如许多经验丰富的救援警示所提醒的那样,伴随着一腔热血来到灾区的,还有生命通道的受阻、无线通信资源的紧缺等副作用,还有这样那样的忙乱与冲动。但是,这种属于调度与协调能够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应成为一些冷眼旁观者用以指责社会反应过度的理由。 地震只在一瞬,判断只在一刻。每一个把自己当成这场灾难参与者的人,如果能成竹在胸,当然千好万好。但在第一时间,你不知道带多少援助粮,可能多带了;你不知道用多少车,可能多派了…… 汶川地震时,我和我的同事到过灾难的现场。生命只有一次,我理解痛失亲人的幸存者眼中透出的绝望;生命只有一次,我理解今天的部队官兵,为何每搜一户都要受灾群众签字确认伤亡情况。 生命只有一次。救人的那一刻,没有一种标准的刻度,让你淡定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准确度,表现自己反应的不过度。即便在有人嘲笑救援工作反应过度的今天,灾区依然不停地传来缺药缺水缺粮的求援信息。这种以智者自居、指责他人用力不恰当的态度,是对人性光辉中最为朴素的一面的无端挑剔,是将技术层面能够协调解决的问题,硬拉到作秀比拼激情层面的某种执意。 因为急切,所以过度。因为关爱,所以过度。对生命的过度尊重,是在灾难第一时间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如果不愿施以这种过度赞美,那么,善意地包容这种过度,也是一种理性、冷静与成熟。大灾大难面前,这种理性,带给社会的正能量,与成熟完善的救援机制同样重要。 |
关键词:雅安地震,人员伤亡,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