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精彩博文

大震大爱考问中国媒体“惯性”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23 08:2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新网4月22日电美国《侨报》22日刊载《大震大爱考问媒体“惯性”》一文,文章指出,媒体人在报道地震灾难时,“聚光灯”静静地亮着,不打扰就好。重仪式、走形式的报道“惯性”是灾难救助中的负能量,在一些新闻面前,伸出援手远比拿起镜头重要。

  文章摘编如下:

  来不及回首5年前的那场汶川大地震,猝不及防的一场大震再次袭击这个“天府之国”。抢救最重要,从震区的灾民,到参加救援的士兵护士民众,再到慷慨解囊的捐助者,还有守护在媒体前收听直播的观众、听众等,人们因生命而凝聚,神州大地呈现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

  灾民中,有撑起百斤重物保护儿子的母亲,有抱着老父屹立一个小时而不倒的儿子;救援中,有派出挖掘机抢险而不要钱的老板,有那些奋战数10个小时没有休息的“可爱的人”;在外围,有微博上发起募捐仅数个小时就收到几十万人民币爱心捐款的网民们,有提供寻人服务的社交媒体、互联网巨头。这一刻,人们没有私利,只有大义。

  有一个特殊群体,那就是记者,他们报道人们关注的灾情与救援进展,本身就是在救助地震,但其中一些现象令人遗憾。

  在大灾难面前,排场比用场重要。北京某医院派出赴灾区国家医疗队,在宣传报道中参与动员、授旗的校领导、医院领导名字占了很多篇幅,真正奔赴第一线、担负着重要责任的医疗队成员名字却看不见。

  一些媒体记者不顾情况紧急不分主次地采访,反而给救灾带来困扰。媒体记者挡路报道、在抢救现场拦住医生采访、追问刚获救群众的感受……灾后“黄金72小时”,媒体的“聚光灯”静静地亮着,“无声胜有声”,不打扰就很好。

  还有,对灾民的采访报道好奇多于关怀。经历过大灾难的人尤其是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儿童会在心里留下阴影和创伤,需要周围老师朋友的陪伴和关怀。去采访他们的感受,每回忆一次痛苦的经历会让他们“旧伤未愈,再添新伤”。媒体人应该自问,对遭受重创的灾民来说,最重要的关怀是什么?

  灾难的报道,仍然重仪式、走形式是“惯性”使然,就如那个被大陆央视记者打断汇报各级领导“重视”的雅安官员一样。这些“惯性”无疑是灾难救助中的负能量,它必须与时俱进,跟得上民众的觉醒,否则只会被舍弃。

  新闻伦理与人道精神仍考验着当下的媒体从业者。在一些新闻面前,伸出援手远比拿起镜头重要。因为,传递正能量,需要从自身做起。(钟海之)

 

关键词:医疗队,大灾难,聚光灯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段沙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