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一语惊人

芦山地震预警进步 预报纠结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23 08:4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遭遇7级大地震,再次让中国和四川进入全民抗震救灾进行时。对于地震为何会在与汶川相邻的芦山再次发生,专业人员在探讨原因的同时,公众也在追问原因,并且直逼地震预防的核心问题:地震能否预报和预警。

  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在地震之后发出信息,后者是在地震发生之前做出预报,显然,后者比前者的难度更大,情况也更复杂。正如任何事情都是从简易之处突破一样,地震预警在此次的芦山地震中也有突破和进展。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称,芦山地震后该所成功地发布了预警信息。预警信息是在地震发生后的第5秒发出的,地震波从芦山震中传到雅安城区需要10秒,因此让雅安城区获得了5秒预警;地震波从芦山震中传到成都需要33秒,因此为成都赢得了28秒的预警。

  预警让其他城市的人获得5秒至28秒的时间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还需要在此次地震后进行研究和评估,但是,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过,国内现阶段的地震预警也表现出了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例如,预警信息发布渠道过窄,很多人既没有收到短信,也无法听到警报,更不可能“随时都看着微博”。但是,日本的预警系统却比中国做得好,其地震预警和NHK(日本广播协会)是联动的,能第一时间告知所有公众。

  因此,地震预警如果不能把地震预警监测、预警信息产生、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接收和接收后公众该如何行动等五个环节有机衔接起来,就不能发挥地震预警挽救生命的重要作用。

  相比于地震预警,地震预报一直徘徊不前,自然会处于非常纠结的境地。现在,中外科学家都异口同声地认为,由于地震的复杂性,地震预报在目前还做不到。然而,即便在这个大前提下,也还是有很多研究人员在这一充满荆棘的荒芜之地辛勤地探索着,并且陆续有结果公布。但是,这些结果的公布方式,是面对公众还是专业人员发布,有一些矛盾和不周之处,也可能会对抗震产生误导。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开研讨会,有专家提出四川100年内都不可能再发生强大地震,因为能量在汶川大地震中释放得差不多了。更有甚者,北京大学一位教授通过自身的研究提出,汶川大地震的能量已得到释放,这一地区再发生类似地震的周期约为4000年。但是,仅仅过了5年,在离汶川80公里同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的芦山就发生了7级大地震。

  现在,旧事重提,一些专业人员认为过去那些说四川100年,甚至4000年内都不会再发生大地震的专业人员,是在误导公众,给老百姓传递了错误信息。更有网民激情陈辞,认为应当追究这些发出错误信息的研究人员的责任,就像2012年10月22日,意大利地区法院对6名意大利科学家和1名意大利民防局地震危机办公室官员判处6年监禁一样,因为他们在拉奎拉地区6.3级地震中,未能向公众提供准确和及时的预警信息,从而导致309人丧生。法院认定这7人在评估地震风险及向公众通报相关预警信息时玩忽职守。

  然而,中国的情况与意大利不同。专业人员是在研讨会和学术刊物上发表其研究结果,而非直接向公众和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或预警。例如,北大的那名教授的预测,是发表在2009年9月的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科学研究中,任何人都可以公布依据其研究获得的结果,无论对错都只是一家之言。而且,研究结果一般面对的是专业人员或部分公众,而非政府发布的面向所有公众的防震抗震信息。同时,任何科学研究的结果在发布后,只是一种假说,还需要以后更多的研究结果来证实或证伪,才有可能成为一种公认的理论或被否定。其结论也只是一种假说,并不能作为社会和公众抗震防震的指南。

  不过,北大教授的研究结果也通过媒体的采访传播出去了,这是唯一不慎重的地方。这也给地震预报和专业人员提了一个醒,在公布自身的研究结果时需要谨慎,否则就可能真的误导公众,给防震抗震添乱,并且置地震研究和预报于无限的纠结之中。张田勘:

关键词:专业人员,大地震,地震预报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段沙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