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将推新作 评论者:喧嚣中能写东西不容易
莫言终于交出了诺奖后首部作品。记者马骏 摄 昨天,莫言以一本新书给了读者一个交代:获奖后,我并没有闲着。本报记者获悉,由莫言编著的《盛典——诺奖之行》一书正由出版方长江文艺出版社赶印,并定于4月19日在海南全国书博会上首发。这本书16万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莫言在去年12月赴瑞典领奖之后写下的。 “先不论文本的质量,单说在如此喧嚣的环境中,面对如此多干扰,莫言还能静下心来写点东西,很不容易。”评论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添新和忆旧: “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莫言这16万字里,回忆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之行的内容是最大看点。虽然此行总体风光,但莫言还是遇到了挑战。莫言在书中首次披露,他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发表《讲故事的人》的那场著名演讲,差点因为人为干扰,而被迫取消。 事情发生在莫言起床准备赶赴斯德哥尔摩大学的那个早晨。当时他接到朋友电话通报说,演讲时会有几个人在大学闹场。“这几位著名人物,从宣布我获奖后,即咬牙切齿地发表很多我懒得评价的言论,制造了很多我不屑辩驳的谣言。我自然清楚他们为什么这么疯狂,我对他们表示同情。”莫言写道。 为了避免演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尴尬,朋友善意地劝说莫言取消演讲。可是莫言坚决反对。”这个演讲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任何人都有权利进行表演。我不能为此让主办者难堪,更不能因此让听众失望。”或许由于正义力量的震慑,当天并没有发生闹场事件。莫言的《讲故事的人》引起了强烈反响。 莫言也说,在那场演讲之后,肯定的声音大量出现,那些将他“妖魔化”的批评开始受到置疑。“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上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勒罗姆先生站出来支持我。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本报记者用“添新”和“忆旧”两个关键词来概括莫言这部《盛典》。在书中,莫言披露了大量在瑞典领奖的内幕,大部分此前不为读者所知,此为“添新”。 而“忆旧”其实也是围绕着这次获奖。莫言获奖后,一张电影《红高粱》拍摄时莫言和张艺谋、巩俐等人的一张合影在网上疯传。 莫言也不忘在书中对此进行了一番解读。“这张照片是25年前在我的故乡山东高密我们家的院子里照的。当时我们四个人都很年轻。张艺谋最大,也不过三十四五岁,而巩俐是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只有二十二三岁。我想,25年过去了,我们已经变老了,那个时候我们都没有名。现在我们都有名了,但可惜我们老了。” 业内评价: 新书展现莫言“重回书房”的努力 在此次出版《盛典》之前,莫言获奖后已经半年多没有作品发表,甚至有人在网上大喊“莫言,读者叫你回来写作”。推出《盛典》也可以看作是莫言对读者的一份回应。莫言的保密工作非常到位,此前并没有任何传出任何消息称莫言正在写一本书。而一拿出来就是16万字,让很多人吃惊不小。 有评论界人士表示,真不知道莫言是怎么写出这些文字的。过去数月,他一方面要出席各种活动,一方面还要面对各种质疑(莫言虽然说自己不会将此放在心上,但他显然关注了此事),他甚至还要应付来自亲朋好友的托请。就是在这样的纷扰中,莫言仍然坚持写作,回忆和总结瑞典领奖之行,这是值得钦佩的。 莫言获奖后的笔耕不辍,其实正源于莫言的一份警觉。在《讲故事的人》中,莫言就说他要打破作家获得诺奖后写不出佳作的“魔咒”。即便在几天前他还在说:“我要尽快回到书桌,写出好作品。这才是我该做的。”可以说,新书正是莫言“重回书房”努力的体现。 不过,也有一种声音认为,莫言获奖后的“复出之作”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厚实一点。毕竟像莫言这样身份的作家,他完全不用再向人们证明点什么。不过好在《盛典》只是一部纪实类作品,真正代表作家能力的还是他的今后的小说。记者郦亮 |
关键词: 获奖,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