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教育科技

今天还有属于我们的儿歌吗?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30 08:0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几天前,“世界儿歌日”在一片寂寥中过去。几则反映儿歌现状的报道,也并未惊起多少波澜。对于这么一个“舶来”且陌生的节日,人们不加注意或者忘却本不奇怪,但是反思当下我们的儿歌创作,却真的到了不能再漠视的时候。

  儿歌是童心最好的保鲜剂,是弘扬真善美的载体。然而,当前我们的儿歌创作却面临着尴尬。据《中国文化报》日前报道,“现在的孩子,大多还是唱着父辈甚至是祖辈传下来的儿歌,有时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也会学些英文儿歌,真正让孩子们喜欢又流传很广的新儿歌并不多见。与此同时,流行歌曲却‘乘虚而入’,《嘻唰唰》、《老鼠爱大米》在小学校园中的传唱率相当高,很多小学生歌舞活动的音乐采用流行音乐……”

  这的确是当前我国儿童歌曲的现状。幼儿园里多半是老儿歌和外国儿歌,小学中学唱的基本上就全是流行歌曲了。而成人世界的某些“神曲”,中小学生趋之若鹜的程度,有时让大人们也为之咋舌。面对这些现状,我们不仅要发问,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属于我们自己本民族的儿歌,到底去哪儿了?

  我们中国传统的雅文化里,专门为小孩创作的儿歌或者诗歌等作品本来就很少。民间文化中原本丰富的童谣、故事和歌谣,又因为乡土中国的变迁而近乎绝迹。近百年来,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吸收国外经验和旋律,结合本民族语言特色,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儿歌。而如今却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面临后续无力的困境。

  反观国外的儿歌,活泼有趣,种类繁多,且历史悠久,又能新品不断。像数年前风靡全球的《鳄鱼宝贝》,讲述一条小鳄鱼的简单故事,将童真、童声、童趣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儿童中间流行,也征服并感动了成人世界。

  为什么我们不能创作出这样的歌曲?其实如今我们的音乐人也创作了为数不少的儿歌,但不是像流行歌曲一样,快餐化倾向严重,就是如同某些革命歌曲一样,说教味太重,很难得到广泛接受。要创作出高水平、传唱广的儿歌,不仅需要高水平的音乐素养,还要有对儿童认知和儿童心理有足够的理解和认识。这需要音乐人静下心来,长时间接触和感悟儿童,真心为儿童创造和歌唱;也需要学前教育加强音乐教育方面的力量;还需要家庭、社会各界以及政府都一起关注儿歌和儿歌创作,建立有效的儿歌创作激励机制。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拥有三亿数量的中国儿童,他们唱着什么样的歌曲长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未来社会的面貌。正如香港电影《麦兜当当伴我心》中的那位教音乐的校长所言,“小孩子的歌声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一朵朵初开的花朵”。我们要享受花开的美妙,就要好好关注它、呵护它。(罗容海)

关键词:儿歌,创作,现状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