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抢购天然气”的背后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30 08:2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有媒体传闻“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的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明确表示此消息完全不实,极不负责任。天然气价格的调整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国家历来十分慎重,对调整居民天然气价格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地方如需调整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必须事先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否则不得调整。

  天然气涨价,坐实为传闻。虚惊一场的“涨价说”,在很多城市引起小恐慌。从杭州到武汉,从青岛到兰州……“抢气”虽不如当年“抢盐”狂热,却也扎扎实实在各地上演,有彻夜排队的,有挤破门的,甚至有报道说,四川雅安的一位商户,一次性存了2000方天然气。

  水电煤气,就如柴米油盐,在经济学范畴都是缺乏消费弹性的民生产品。千家万户,不能不用,不会因为价格波动而对需求产生较大影响。发布不实消息的媒体固然无良,但民众的“呼应”起码说明两个道理:一是民生对基础产品价格依然敏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对于不少居民来说,一边盼着能多挣点,一边希望物价平稳些——天然气涨价之所以引发连锁性反应,本质仍在于收入增长的情况,弥合不了每升五六毛钱的“痛感”。二是资源价格改革箭在弦上。权威数据显示,在2010年到2012年间,我国进口气价格上涨超过六成,从而导致进口气国内销价和进口成本倒挂日益严重。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29%,预计2015年将达到35%左右。凡此种种,都让民众对天然气涨价有了一些笃实的预期。

  “抢购天然气”背后,也有民众对民生产品价格听证的集体焦虑。这些年的听证近乎“逢听必涨”。民意如何不被走过场,听证会如何“硬气”起来,这都是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拿听证程序来威吓涨价传言,公信几何?

  天然气也好,其他民生产业也罢,价格变动也许是市场使然,但如何因应民生、顺承民意,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把价格调整在明处,这才是真正亟待纾解的难题。

关键词:天然气,价格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李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