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老姚20年铺就善行路
姚大爷将捡拾废品卖的钱用来为村民修路。张震 摄
姚增海将一车车废砖块运回来铺路。张震 摄
老人靠着一双粗造的手铺就出一条条平整的道路。张震 摄
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家门帮助姚增海一起修路。 张震 摄
老伴身体不好,行动起来只能靠小凳子挪动,但是她默默地支持着老姚的“事业”。张震 摄
看着村民通行在自己整修的道路上,老人心里很踏实。张震 摄 前言:描水平,拉直线,运渣土,铺砖石......栾城县李家庄村78岁的老党员姚增海在祖祖辈辈趟过的土地上,用一双粗糙的手,铺就出一条条善行之路,在路上,跳动着欢快的脚步,闪耀着乡亲们温馨的笑脸。 在栾城县李家庄村有一位闲不住的老人叫姚增海,坚持义务为村里补路、修路二十余载,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方便,被村民们称为当代的“愚公”。 10月9日,记者驱车赶到了李家庄村,在村西见到了正在修路的姚增海老人。姚大爷满头银发,一条条深深的皱纹爬满了额头,双目依然炯炯有神。“村西这条巷路坑洼不平,村民们出行很不方便,俺找来了些砖头石块,将路面修平,这不,乡亲们看到俺在修路,纷纷出来帮忙,大家一起动手,今儿后晌道路就能修好啦!”老人拍打着身上的尘土高兴地说。 姚增海60、70年代曾在村里干过保管员、会计、信贷员等工作。80年代退休回到家里,他看到李家庄村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村里道路没有资金硬化,雨雪天气,道路泥泞难行,经常有村民跌倒摔伤的事情,他决定把村里难走的路修一修。一开始他看到哪条路上有坑,就去填补平整。1997年他看到村南的一条道路坑洼不平、破损严重,决定要彻底改变路况,把路修好。要修路没有资金没有原料咋办?姚增海暗暗发愁。偶然一次他路过马家庄村,看到县里翻新公路废弃的水泥块儿,马上灵机一动,这不是现成的材料吗?用它铺路正好!于是他就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将废弃的水泥块装了满满一平板车,给拉了回来。开始铺路,没有推土机他就用耙子一点点耙平,没有水平仪,他就用自己发明的洗脸盆盛水的土办法找平……,平土、削砖、挪石……越干越有劲儿。他用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修好了第一条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2002年,姚增海看到村东的一条主要街道破烂不堪,每逢雨天,村民不得不扛着车子出门。他想要把这条路好好整修一番。由于姚大爷家里有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只能靠在外打工孩子的补贴,家庭生活比较艰苦。可是修这条路需要雇推土车和拖拉机,老人就在村子附近捡拾废品,将卖废品攒下来的钱支付修路的费用。为了节省开支,姚增海雇拖拉机到附近废弃的砖窑拉砖,他和闻讯赶来的乡亲们一起整修道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村西的道路修好了,看着村民们开心的走在平整的路上,姚大爷的心里踏实了。 姚增海的老伴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腰椎病,只得自己扶着小凳子,一点一点挪动,行动十分不便。因为修路姚增海在家的时间少,老伴就跟姚增海生了气。“一开始,因为他老去修路的事,俺还老跟他吵架,但是他倔脾气,认定的事,别人是改变不了的。”老伴说。“现在俺也不会再阻拦他了,这是他的‘事业’,修路能给他带来快乐,也给大伙带来方便,每次只要老姚回到家满脸笑容,那肯定是又在哪修路了。”姚增海爱修路在村里是出了名,绝大多数村民认同了他的做法,认为“老人是实打实地在给大伙办好事”,并在他修路过程中极力帮助,但也有人风言风语说三道四,背地里笑他是个“老来傻”“神经病”,对此姚增海从不放在心上。 2006年在修第五条路的时候,两个儿子就劝他:“咱不图名不图利,岁数这么大了累病了咋办?”姚增海却坚决地说:“我修路啥也不图,就为个乡亲们方便,大家高兴俺就高兴!”道路完工时,正好遇上村里的小伙子郭二磊结婚,小夫妻坐着小轿车,高高兴兴地行驶平整的路面上,姚增海看在眼里,乐在心上。今年4月份,村里建成了新的卫生室,可是门前的道路却坎坷不平,姚增海发动了村里的党员和村民,利用他捡拾来的废砖和石块,一起将卫生室门前的道路和院子整修一新,村民们到卫生室就医更加方便了。 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果说:“老姚二十年来义务修路,不图回报,已经为俺们村整修了六条道路,修补道路十余条,给村们实实在在办了件好事。”今年姚增海被栾城县评为“道德模范”,被市文明办评为“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姚大爷说:“只要俺一天能动,就会把修路的事情干下去!” |
关键词:党员,善行路,姚增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