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零接待”是正本清源之举
近日,兰州市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实行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务零接待的规定(试行)》,要求今后在全市范围内,凡是上级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各项工作,一律不得用公款接待。如有违规,要先停职,后接受处理。(3月15日《兰州晨报》) 公务活动,一律不得用公款接待,等于说今后不存在“公款接待”的概念,任何理由、任何标准都不适用于公款接待。此举无疑是开了一个先河,如果试行效果好,应该有望更大范围推开。 治理公款吃喝以及公务接待奢侈浪费问题之所以每每事倍功半,主要原因是手段一直停留在技术层面,比如只有对接待标准、消费地点等方面的限制规定,而这种规定本来就不好落实,更不好监督。公众舆论一直呼吁坚决取消包括公款吃喝在内的公款招待,认为公款吃喝与工作效果、效率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而我认为,二者间有无必然联系也是存在前提的:如果各地各单位都没有了公款招待,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则不存在没有吃喝会影响沟通与工作的问题。公务接待之所以衍生为大吃大喝,标准档次越来越高,除了官员胃口越来越高,攀比、讲排场也是一大原因。为了让上级满意,或讨好上级领导,抑或为了在客人面前撑足面子,自然去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此,对技术层面的治理,只一个“下有对策”便足以瓦解。而只有釜底抽薪,彻底取消公务招待费的概念,问题才可能彻底解决。 在很多国家,例如印度,公务人员从不知“公务招待费”何物。而我们这里的所谓“工作需要”,很多时候是借口、伪命题。那么,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赶快结束那种只有消费没有效率,反而严重影响效率、助长公务腐败、招致民怨沸腾的公务招待和大吃大喝,将其“去概念化”。而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方式,就是像兰州这样。 公务零接待要变成各部门的日常行为,而不是一阵风,注定需要很多努力,除了对机关财务账目严格监督,对违纪者依法处罚,还应当创造条件让媒体和公众监督,把公款吃喝的权力关进社会监督的笼子。 “公务零接待”概念的出现,堪称破冰之举,如果成功,将是功德无量,各界都应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 (马涤明) |
关键词:公务,接待,公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