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门卫怎成群众“过滤器”
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已经发布一段时间,各级政府正在认真落实。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基层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依然存在,拉开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02月20日新民网) 长三角某地的政府大楼名为“新市民中心”,一个如此亲民的名字却让市民望而却步,原因就是“门将关”难过。看看记者的采访过程——进了大楼,毕恭毕敬地出示介绍信、身份证、记者证、驾驶证、工作证,不行;主动要求填写会客登记表,不行;请求保安致电被访者确认,被拒……最终苦等半个多小时,直到被访单位工作人员下楼“带人”。然后是层层刷卡:进闸机刷卡、进门刷卡、乘电梯刷卡……难怪记者慨叹:“真不知道这市民中心的门,有多少普通市民进得来?” 这“门将关”在一些政府部门并不鲜见,因为“门将”们都长了一双“慧眼”,能够把群众分出“三六九等”。他们就是普通群众能否进入政府大门的“过滤器”——那些在他们眼中可以为领导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顺利进门,而那些可能给领导添堵、添乱的平头百姓绝不能想进就进。 这种说法可笑,这种做法更加荒唐,群众怨声载道,“门将”却也“有冤难诉”:诸多因为随便放人进去而使领导“脸上无光”导致自己差点丢掉饭碗的经历让他们默守了一条“通则”——“不随便放进任何一个可能给领导添麻烦的人”。 人民政府的主人是人民,可人民政府的大门却不让人民进,这是多么显而易见的悖论! 在这个悖论里,门卫“过滤器”只是个“挡箭牌”,根本原因还在于个别单位、个别人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识不到位,执政信心不足。试想,如果工作到位,又岂怕直面群众的揭短?面对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拿出化解措施,又何必在人民和政府之间架起这道“大门”?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要使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只有政府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情况,它才能够进步;也只有人民了解政府行为的真实情况,人民才能给政府以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如果连群众的面都不愿意见,如何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情况”?政府怎么能够进步?群众如果连门都进不去,如何了解“政府行为的真实情况“?“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从何谈起?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唯有情系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勇敢地通过“改门风”来实现转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人民政府”才能不辱“人民”二字。别忘了,“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张娜) |
关键词:门难进,政府门卫,八项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