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霾地陷”是粗放发展模式下的“蛋”
1月28日,广州市最繁华的商圈之一康王南路出现大面积地陷,“吃掉”2栋6间商铺。此次地陷被初步判定为地铁施工所致。塌陷事故再次引发人们对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地陷问题的追问与思考。另据新华社消息,我国部分城市近日受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灰霾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1月30日新华网) 近期,公众都在关注雾霾天气影响,广州闹市区的这次地陷事件显得微不足道。实际上,“天霾”与“地陷”都是长期以来的粗放发展模式下的两颗蛋。 导致地陷的原因很多,比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空间规划混乱等等。百度一下“地陷”,你就会发现,地陷到处都有发生,比天霾发生频率要大得多,而且范围更广。 地陷没有天霾那么“温和”,如果说天霾属于慢性杀人的话,地陷却是以最激烈的方式出现,往往就是一瞬间,地面出现一个大坑,小则几米十几米,能吞下一个人,大则方圆数百米,能吞掉几幢楼。有居民在路上走着走着,一下子没了;有车辆在高速路上飞驰,突然如进入百慕大一般消失。犹记得上月26日山西太原地陷事件,目击者称“拳头大的洞口几分钟内变大坑”。而且,现在的城市都经不起大雨,一场暴雨之后,各地城管最先干的事就是四处“补坑”。 天空有霾,地面间或会陷,呼吸有风险,走路也有风险,完全没有安全感,为什么会这样? 这说来话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段大干快上的激情澎拜岁月在全国各地掀开序幕,国外媒体最常见的描写是“中国到处都是大工地,到处都是烟囱”。 我们顽固地理解,天空是无限浩渺的,多搞一些烟囱多排一些污染没关系,所谓的pm2.5等尘埃,风一吹就不知刮到哪里去了,殊不知,即便风能刮走,但尘埃在我们头顶停留的时间最久,这段时间你总要呼吸,它便进入你的肺泡,有可能要了你的命。癌症排行榜中,肺癌排第一已成为事实。 我们愚蠢地认为,大地是无限广博的,修路修地铁,挖挖管道打打地基,有什么关系。可是地下城比地面城的管理还要混乱,管线涵洞密布,土地早就疏松如豆腐。不顾地质条件、土质情况一味上项目,那么沙漏景象就将在地下出现,哪里薄弱,哪里被突破。天霾的时候,你可以戴口罩或者不出门,但脚底却没长着眼睛,难以预警何时地陷,人来吞人,车过吞车,吞楼也不稀奇。 治理“天霾地陷”,是在为过去的大干快上埋单。“美丽中国”要想不成为泡影,必须回到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来。 “天霾地陷”只是大地和天空对我们的现阶段预警,再不改变,更猛烈的报复或许还在后面。 文/水易寒 |
关键词:地陷,雾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