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小康社会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尽管由于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这种社会理想从未得到过实现,但小康思想在中国民间却影响深远,盛行千年而不衰,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国情,放眼发展大势,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他说:“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我们这一代人对三十几年前中国的印象大多来自影像资料和长辈们的口述。简简单单、概念性的了解很难能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的不同、发生的变化,同样的,我相信从那个年代走来的人们,在当时也不一定能想到改革开放会带来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三十五年同样也是恢复高考制度的三十五年。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都是至关重要的,被埋没了十多年的广大热爱着学校、热爱着书本、热爱着课堂的人们终于有机会走进学校、回到课堂、拾起书本,开始属于他们的新生活。他们对学校、对课堂、对书本地喜欢发自内心,那么得真切、那么得纯粹,那么得热切、让人心潮澎湃而不带有任何的功利和目的。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80后这一代伴着时代的脚步渐渐走来。如果要问我们这一代儿时对于改革开放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我猜一大半的同龄人会说是进入中国的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的西方动画片蓝精灵、圣斗士,我觉得这些感性的认识说得都没错。可要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会说是这样两部影视作品:“烛光里的微笑”和“成长的烦恼”。一部是电影、一部是电视;一部温情、感人,一部轻松、幽默;一部说的是老师和学生,一部说的是父母和孩子。他们有着等等这样的不同,但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相同的感受和认识:什么是爱、什么是真情地付出、什么是沟通。但给我影响最深、带给我启发的要算是这两部影视作品关于教育的表达和阐述。 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地改变,更多的是对于人们心灵地冲击。希佛医生一家那种西方式、民主化、讲求平等和融于生活的教育让我认识到了这样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有人批评说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经济入侵和文化入侵,但我要说“成长的烦恼”对于我们的文化和教育理念不仅不是入侵,而是一种提升和点拨。烛光里的微笑中老师给予学生们的与其说是体恤和关爱,不如说是一种对于孩子心灵地抚慰和引导。这种心与心地沟通和交流让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们认识到了改革开放带给社会的不仅仅是经济、物质地改变,还有精神、文化地进步,向我们展现了教育的魅力和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地深入,自己也渐渐长大了,考大学、选职业、走人生成为我和我们80后一代人所要面对的。因为向往和儿时的梦想,自己选择了师范专业,并有幸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当自己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跨进校门、走上讲台、面对学生的时候心中充满的并不是想象中的紧张和忐忑,反而是激动和兴奋。因为我有着一股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希望用我的理念和实践培育出与我们这个改革开放时代相适应、相符合的人才,用我的努力和总结去推进我们的教育与时俱进。 有幸走上自己理想的教师岗位,更有幸的是成为了圣佛一中的一员,在三尺讲台自我实践、自我锻炼、体现自我价值。圣佛一中所提倡的模范教育理念,让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今天的学校教育究竟应该带给孩子们什么,教育理念地转变究竟哪些才是时代所需要的、正确的,什么样的教育、沟通和交流方式是孩子们喜欢又见效的等等,带着这些疑问我探寻着、聆听着。拜金、缺乏诚信、对生活缺乏正确地热情、没有正确地价值判断这个时代的弊病同样在孩子们身上存在。民主平等的教育,心与心沟通的教育,树立、学习、争做模范的榜样化教育,我尝试着,也在审视和叩问自己是否符合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是否有利于且适合今天的孩子们。可能今天、明天我并不一定能收获答案,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绩也正是我们不怕失败和走弯路摸索着、尝试着所取得的,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像中国改革开放找到正确方向、取得成功一样找到符合时代的、属于自己的、正确的教育改革路。 |
关键词:小康,社会,教育,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