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专题库>>专题新闻

善如星火—记张嘉媚一家三代照顾孤寡老人事迹

http://www.hebei.com.cn 2013-01-16 11:3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善,薪火相传。

  善,如星火,彼此照亮,彼此温暖。小善,可汇成大爱。

  在滦南县安各庄镇张横坨村,有这样一家人,老少爱心接力,三代续写善篇。他们,用本真的善,用素朴的情,用孝的坚守,默然诠释着“群众中间蕴藏着巨大的道德力量”(省委副书记、省文明委主任赵勇对滦南县高淑珍志愿者群体事迹批示中的话)。

  这三代人,分别是已故的爷爷张作有,张作有的儿子张宗林,张宗林的女儿张嘉媚。这一家人几十年相携孤寡老人张少清,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不是一家胜似一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叔,我命苦,你比我还命苦,我管你是应该的。”

  张少清自幼得的小儿麻痹症,年轻时拄双拐,中年后坐轮椅。父母早亡,又无其他亲属,可谓举目无亲。张少清比张作有大20来岁,按村里的辈分,张作有管张少清叫叔。两家住的近,两人心情儿也近,爷俩几乎成了忘年交。张作有一有空闲,脚一抬,就直奔了张少清家。

  老实本分的张作有,因妻子一直病病歪歪,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他心地善良,主动承揽了拎水、劈柴、磨米、买面等张少清不方便干的活。

  张作有43岁时,经历了他人生中的重创——小他7岁的妻子因患肝硬化离他而去,撇下年仅16岁的儿子张宗林。张作有的日子更艰难了,但他每天稍得闲暇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张少清家,一如既往地帮张少清干那些粗杂活。

  “作有呀,你也够苦的,多管管宗林吧,眼瞅着孩子该成人了,事儿多着呢,就别管我了。”看着日渐消瘦的张作有,张少清心疼地说。“叔,我命苦,你比我还命苦,我管你是应该的,再说,宗林一天天长大了,还能帮我不少忙了呢!”张作有宽慰着老人。

  就这样,爷俩越走越近。张宗林说,爷俩唠嗑唠得晚了,张作有干脆就住在张少清家。

  “大爷,你放心,我爸走了,有我呢!”

  日子在张作有土里刨食,苦里谋生中消磨。随着张宗林娶妻、生女,张作有终于舒展开了眉头。然而,好景不长。近花甲之年的张作有常常咳嗽、发烧。张宗林要带他去检查,张作有怕花钱,老说“就感冒,不碍事。”终于有一天,张作有一阵猛咳,吐了好多血。当医生说出“肺癌”两个字时,张宗林似当头猛遭一棒。之后,即便在唐山工人医院花去了家中仅有的那点积蓄,又借下许多外债(至今,张宗林还有不少外债),还是没能挽回张作有的生命。5年前,张作有离开人世时60岁,张宗林31岁。

  张作有的死,也给张少清沉痛的一击。

  安葬好父亲,张宗林迈着沉重的步子来到张少清居住的村委会。因张少清的老房已破旧不堪,村委会照顾他,让他住到了村委会的一间平房里。爷孙见面,抱头痛哭。“我爸临走前特意叮嘱我,一定要照看好大爷。”张宗林噙着泪,“大爷,你放心,我爸走了,有我呢!”

  从那天起,张宗林与妻子一起除了经营三亩多地的蔬菜大棚,照管3岁的儿子(7岁的女儿嘉媚已能自理),还多了一项照顾张少清的“家务”。

  每天,张宗林奔波于家、村委会和大棚之间。大棚在张横坨村北很远的地方,而家在村子东面,村委会在村子中间,所以,张宗林每天总是行色匆匆。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卷大棚上的草帘、放帘,育苗、除草、浇灌、收获、卖菜等等,每天忙得团团转。大棚和老人是他生活的核心,而自己的衣食住行,随便将就。头发乱蓬蓬、衣服脏兮兮、家中乱糟糟,都无暇顾及。他累得面黄肌瘦,但从没有半句怨言,对老人,孝如儿子。

  “太爷,我不累,一点儿都不累,你别死。”

  张作有有了孙女嘉媚后,就带孙女去张少清家玩。嘉媚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乖巧可爱,张少清非常喜欢她。每天,嘉媚在爷爷和太爷中间跑来跑去,给两人带来不少欢乐。“小丫,来,坐到太爷的轮椅上,太爷推着你玩去喽!”——张少清总是慈爱地管嘉媚叫“小丫”或“丫”。“太爷,快点,快点!”嘉媚拍打着轮椅喊。张少清就加快推轮椅的速度。“噢,飞喽,飞喽!”——那一刻,太爷对嘉媚的爱定格在嘉媚的记忆里。

  嘉媚从小就看爷爷给张少清干活,她也便跟屁虫似的学着爷爷的样子做。嘉媚6岁时,便开始给张少清拎水,用一只小水壶,一壶一壶地拎,直到倒满水桶为止。嘉媚7岁时,爷爷去世。嘉媚照常每天去张少清家,有时跟爸爸一起干活,有时自己就忙活起来:扫地、抱柴、端水等等。妈妈做了“改样饭”,她要么去请太爷过来吃,要么端着给太爷送过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懂事的嘉媚看爸妈每天又忙又累,便留心妈妈如何做饭。渐渐地,嘉媚学会了煮方便面、做米饭、炒鸡蛋、炒土豆等。

  “太爷,我炒的菜香不?”嘉媚夹了一筷子热气腾腾的白菜炒鸡蛋,放到太爷的嘴里。“香,真香,我们丫的手真巧!”看着有些发焦的白菜,太爷还是由衷地夸赞。嘉媚每学会做一样新饭菜,总是先给太爷“尝鲜”。

  相濡以沫,风雨无阻。去年一场大雪后,嘉媚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太爷那里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脸上、手上、身上都沾满了雪,冻手擦破了,裤子扯开一大块,疼得嘉媚眼泪直打转转。她拍拍雪,继续前行,到太爷那里就又忙活起来。太爷问起嘉媚的手,嘉媚说,用柴划的。晚上脱衣服时妈妈发现嘉媚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才问出了原委。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嘉媚的陪伴和照顾,让张少清那孤寂残老的心不再荒凉。而嘉媚,也“饱尝”着太爷给予的“呵护”。

  丫,丫,快到太爷这儿来!”张横坨村的大喇叭上,有时会响起这样的广播声。因张少清住在村委会,他就利用广播这一便利条件唤嘉媚。听到广播的嘉媚,即刻放下手中活,气喘吁吁地跑到太爷跟前。“丫,太爷给你留了好吃的,快吃!”“太爷,你吓死我了,我以为你有啥急事呢!”嘉媚喘着粗气说。随后,爷俩一阵大笑。

  日子,周而复始,平淡、快乐。

  然而,今年七月,张少清在一次摔倒后瘫痪了,不但腿脚不能动,手也不利落了。嘉媚往太爷那里跑得更勤了。

  不久,嘉媚放了暑假。她便一整天地照顾起太爷来。每天早晨6点多就来到太爷住处,从给老人端屎端尿开始,打扫垃圾,给老人擦脸、擦手,喂饭,喂水——除了张宗林每天给老人翻几次身外,其他活嘉媚都料理的妥妥当当。为了让老人舒服些,嘉媚还常给老人抖抖胳膊,搓搓手,按按腿和脚。

  “丫啦,别忙活咧,歇会吧,太爷拖累你呀,不如死了算了。”张少清看着满脸大汗的嘉媚不忍地说。年仅12岁的嘉媚还不太懂拖累的意思,赶忙说:“太爷,我不累,一点儿都不累,你别死。”嘉媚的眼睛都红了。

  “丫啦,丫啦……”

  暑假过后,嘉媚每天早起先去太爷那里,帮太爷倒掉屎尿后,给太爷弄点简单的早饭,喂下后,备好水、吸管、卫生纸等,然后回家吃口饭,骑车赶往五里地外的安各庄镇中心小学上学。中午从学校回来直奔太爷那里,料理好太爷,回家。妈妈饭好后,给太爷送过去,然后回家吃饭,再去上学。下午放学后,先去给太爷生炉子,然后做饭,饭后写作业,之后陪老人唠嗑,直到老人撵她回家为止。

  11月的天气,寒气袭人了。尽管老人的屋内每天都暖烘烘的,但老人的生命温度在下降,89岁的老人,到了风烛残年。

  看到老人状况不太好,张宗林便搬到了老人住处,每晚守候、照顾着老人。11月9日21点多,嘉媚还赖着不走,被张宗林撵回家。23时左右,张少清喊着“丫啦,丫啦……”撒手人寰。

  每天,嘉媚仍旧不知不觉地来到村委会,但眼前只有一把村委会大门上的铁锁。如今,接弟弟放学,做一家人的饭,成了嘉媚课业之外的事。

  “这孩子世上少找哇,不嫌脏不嫌累的,看得人心疼,对张老爷子那真格是孝顺!”每天在村委会对过的大棚干活的张世新的妻子由衷地赞叹。

  “要不是你们来采访,我们都忘了他们非亲非故,感觉他们本就是一家人。”群众如是说。

  “张嘉媚的事迹已在我校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全校师生照关爱孤寡老人的热潮。”安各庄中心小学校长孟维民介绍。

关键词:照顾,孤寡,老人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马冬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