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专题库>>专题新闻

让爱心荡起涟漪

http://www.hebei.com.cn 2013-01-16 11:1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这是2012年冬的大雪季节,这几天,连续寒潮来袭。北风呼啸着掠过人们的脸颊,让人感到刀割般疼痛。在河北省乐亭县姜各庄大集体上,赶集的人们,匆匆行进着,全然没了平时赶闲集时的悠闲自得,招摇过市的潇洒。在离集口不远处,一条红色条幅下,却是人头攒动,踊跃异常。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为患骨病的“玻璃”女孩赵悦捐款的活动。只见一个中年人,在风中,用嘶哑的声音向人们宣传着、号召着、期盼着,甚至乞求着。他的脸被冻得通红,嘴唇也已笨拙,单薄的身子不时随风摇摆。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他旁边女孩的父母紧紧依偎着,残疾妻子双手用力握紧两条拐仗,飘摇摆动中,频频向捐款人点头致谢。

  中年人叫张亚民,今年47岁。乐亭县木糖醇厂的一个普通工人,。他是乐亭县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也是这次爱心捐款的发起人。说起他的故事让人倍感传奇。

  张亚民是一个脑瓜活络的人。年轻时便学会了做买卖。在同龄人中,他是最早学会了开车并购车做起了五金零售生意的。

  说来让人难以置信。从1997年到2007年10年间,他曾经遭遇过13次车祸。要说前几次车祸都是小刮小碰,有惊无险的话,第13次车祸却差点让他送掉性命。2007年的一天,他在大集上卖货,正在在叫卖时,一辆摩托车疯了似的向他撞了过来,他还没来得及躲闪,就被这个醉汉撞飞了。当他重重的摔在地上后,附近的人立刻围拢过来。有的打120,有的把他抱起,有的急寻他的家人,有的为他擦拭血迹。看到他一身瘫软的样子,大家不免都揪起心来。10分钟后,他被送到了县医院,很多热心的群众,也跟到了县医院。经过检查,颅内出血150毫升,瞳孔放大,颅压增高,当妻女哭喊着赶到时,手术已准备好,只等她们签字了。

  由于抢救及时,张亚民保住了生命。在他苏醒后,问妻子的第一句话就是谁把他送来的。妻子说“我来时那么多人,也不知谁送的。他决心要找到救命恩人,后经多方打听,找到了几个人。可他们说,当时,那么多人都在帮忙。很难说是哪一个人救的。”

  最终他落下了因压迫神经导致的双腿无力的伤残,回家后,他久久不能平静,他静静的思考着人生,如果没有这些好心人施救,我早就不在这个世上了,就再也没有报答社会的机会了。深思熟虑后,他下决心要在今后的有生之年,以残疾之躯去回报社会。

  2007年12月,他从《燕赵都市报》上看到了招募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启示,便对启示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人是血肉之躯,身后化成灰烬,对社会无一益处。如果能把遗体捐献出去,作为科学研究之用,不也是为社会做贡献吗?之后,他从多方面了解相关的知识,并坐车偷偷跑到为捐献遗体者准备的墓地里看了看,他感慨,这秀美的风光,这恬静的地方是对遗体捐献者最大爱戴和尊重。

  回到家里,他与妻子说了他的想法。起始,妻子并不理解,毕竟,传统观念中,身体受之父母。对身体的损伤就是最大的不孝。经过他给妻子讲道理,通情达理的妻子终于点头同意。出人意料的是,他的举动竟得到了女儿的高度赞同。

  当他们签定捐献遗体的协议后,周围的人都议论开了。有人说“张亚民脑袋撞坏了。死后还要让人家千刀万剐”。有人说“是钻钱眼里去了,死后还卖钱”。于是再没有人愿意理会他,见到他都会躲的远远的。他沉闷,他苦闷,他愤懑,“我的爱心咋没人能理解呢?”从此,他终日挣扎在低沉的情绪里不能自拔。妻子看到丈夫一蹶不振的样子,心里十分难受。这天,他拉起丈夫说“走”,“干啥去”“我也要去捐献遗体。百年后,咱俩一块住在那块风水宝地”。这样,时隔两个月夫妻双双填写捐献遗体志愿书。妻子用实际行动给了他极大的鼓励,让他心里得到了莫大的慰藉。他把妻子紧紧的拥进怀里。

  一年后,张亚民身体逐渐恢复,看着家境每况愈下,他拖着半残的双腿,找到木糖醇厂上班,虽然收入不多,也可补贴家用。工作期间,他践行自己的诺言,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帮忙。他就像一团火一样温暖着身边的人。

  这一日,工友颜立学没有了往日活跃,沉默寡言,无精打采。张亚民走过去,“咋地啦,心事重重的”。没等开口,他眼泪掉了下来说:“上中学的侄女儿颜珊得了血液病,家里快治不起了。”“那还不快想办法?”“去哪想啊?该借的都借了,”“好了,你别说了。我去想办法。”他与工友倒了几个班,自己立刻奔到女孩家。到家时,心力交瘁的爷爷正在啜泣。“治病不但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借了遍地饥荒。如果这几天凑不来钱,孩子就得往家拉了”。他安慰着老人“扔下一句话,别着急。”他首先来到村委会,与正在商量救孩子的的村干部一起发起了募捐筹款活动。听说孩子的病情,这个仅有50户人家的小村在2个小时内就筹集到15200元捐款。把捐款交到老人手,老人立刻将这些还带着乡亲们体温的钱汇往医院。之后他急急忙忙去赶班。为了倒班,他已两天两夜没合眼。下班后,他又摇摇晃晃的跑到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的领导正在急着向上呼吁争取救助款。很快,4万7千元红十字善款到位。为女孩继续治疗提供了保障,到此时,医疗费已经花去50万元,下一步,移造血干细胞的费用还得需要30万元。

  他深深的知道,他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他决心发动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救助女孩的行列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参加过汶川支教、乐亭县道德模范、著名志愿者白一萍。白一萍闻讯后,立刻参与到行动中,他们首先在乐亭吧里发出了启示,很快,在乐亭掀起了救助患病女孩的热潮,企业家曹建强在大东方超市门前搞起了食品义卖,捐款箱前,捐款的人们排起了长队。在连续一个月的救助募捐活动中每天都有感人的事情发生。一时间,一股爱的暖流温暖了社会,一个月的时间竟然募捐来了30万元。

  在医院,小颜珊的主治医生感到了诧异。他跟家属说:“我当主治医生几十年了,见过很有很多捐款的。有的能捐来几万元,最好的也就是十几万元。你们这源源不断的钱是怎么筹来的。“是你们身后有大财团吗?”孩子的父亲告诉大夫“我的家乡是李大钊的故乡,家乡的人民都非常有爱心。家乡有一个志愿者团队为我们募捐。至今,我连他们的面都没见过一次”。医生感动了,住在那里的全国各地的患者,无不为大钊故乡的爱心所感动。

  尽管全社会的人都期盼着奇迹的发生,医院也做了最大的努力,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小颜珊的生命。

  张亚民在悲痛之余,也看到了志愿者队伍爱心的伟大。以后的日子里,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去。2012年,他荣幸的拿到了红十字会志愿者证书,充满自信的投入到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动员志愿者的活动中。在他的宣传下,颜珊的父亲颜洪波夫妇首先报名当了志愿者,愿为社会奉献爱心。传递社会的爱,工友史家欢在入伍前当上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姜各庄镇后梁村的12岁女孩赵悦是一个患骨病的“玻璃”女孩。至今,已有过17次骨折。为了能治好病,女孩的父母费尽周折,他得知后,立刻将刚刚领到的800元工资送到了红十字会。并详细了解了诊断、医疗的情况,这种病要想让患者站起来,需要分别做小腿、大腿的钢钉固定术,两个小腿的费用需要6万元,两个大腿需要8万元。为了能给孩子筹到钱,他废寝忘食,四处奔波为女孩捐款。他决心要通过他和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让女孩站立起来。在他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赵悦终于来到了手术室,在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她竖起两指,留给揪心的父母一个甜蜜的笑容,她看到了自己站起来走进学堂的美好希望。当医院知道她及家乡人民的感人的善举后,决定减免手术费,结果6万元只收了2.3万元。

  剩余的8万元的手术费用成了他一个阶段性奋斗目标,寒风中,张亚民仿佛看到了小赵悦奔走,跳动的身影。活动中每一个爱心人士的捐款,都像冬天里的一把火,他要和他的志愿者团队点燃一个个爱心之烛,让仁爱之心温暖整个社会。

关键词:爱心,荡起,涟漪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马冬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