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看好的副县长主动辞职,你怎么看
就让辞官“像换了份工作”一样轻松寻常吧 副县长辞官,热议一片。所谓的热议,多是诛心之论的私人想象:放下锦绣前程而归寂于乡野,这背后会否挟裹着“难言之隐”呢?譬如官场黑幕,抑或逆淘汰云云。在权力笼子收缩,拍蝇打虎正酣的当下——高官辞职,似乎更容易让人浮想联翩。这也不奇怪,因为中国的官场,确实鲜有像样的“辞官文化”。 这话当然不是要抹杀笃定的辞官个案。历史上,花美男潘安就曾在《二十四孝》里流传有“辞官奉母”的故事。清代“禁烟英雄”林则徐则在《训大儿汝舟》中,喊儿子辞官回家读书……至于辞官从教或从医的名人掌故,就更是多如牛毛。但不得不说的是,尽管辞官现象不鲜见,但多是受制于“外因”,且恋战官场的价值传统恐怕更为醇厚。 这离不开三重现实因素:一者,千百年来,中国“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影响深远。就像一位长辈给周慧发去的信息把他的辞官形容为“晴天霹雳”“大家庭的巨大损失”一样,尽管实体经济重新归位、重农抑商等积习也跌宕殆尽,但更多人还是习惯于将“官”排在360行的前列。二者,不少人将官场视为名利场,官员职位的溢价被无限高估。因此,即便是在“公考退烧”的当下(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有21个省份组织了2014年公务员招考,共计划招录10.18万人,数量比去年减少了1.54万人,降幅为13.2%;报名确认人数256.36万人,比2013年减少了36.09万人,降幅仅为12.3%。)公考降温,其实仍是传说而已。三者,公众容易对辞官现象大惊小怪,实在是因为官场辞职太过“小概率”了。这些年,责任事件此起彼伏,但引咎辞职几乎难以窥见,加上各种“问题官员复出”如走马观花,“死也不辞官”似乎成了板上钉钉的铁律。 这两年,无涉官场臧否的辞官现象似乎渐渐多了起来。去年9月,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处长辞职加盟格力。此后不久,广东、浙江等地相继曝出区级官员、公安干部辞职下海;甚至在安徽某市,去年5个月时间内先后有4名基层“一把手”请求辞职。何况,温州本就是个敢于冒险、敢于先试的城市,辞官有着更为宽宥的历史与制度土壤。也许周慧的请辞,确实无须过度解读。再说,于社会而言,辞官若能祛魅,不仅能真正平抑逐官、媚官的冲动,或者还是矫治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的一剂解药——将优秀人才从官场中分流出来,真正百舸竟流,有什么不好呢? 在今天,“遵循自己的内心”,也许比遵循世俗的度量衡更难能可贵。一个官员重新选择了自己的职业愿景与生活方式,也许的确与“官”并无多大关系,仅凭这份从容与恬淡,起码还是值得人们尊重、值得为之鼓掌。有一天,但愿中国的官场文化与制度,能让辞官轻松寻常得果真“像换了份工作”一样。(邓海建) |
关键词:副县长,辞职,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