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

勿让冒牌“体优生”全身而退

来源: 红网 作者: 李文学 2014-07-05 11:06:2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辽宁本溪高中87名体优考生获高考加分,部分家长对此提出质疑后,辽宁省纪委介入调查。有关部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加分的高考体优生填写《考生申报体优生加分资格诚信承诺书》等资料,目前,本溪市高级中学原有87名加分体优生,其中58人选择了放弃加分资格。(7月4日《人民日报》)

  随着调查的逼近,事实非但没有越来越清晰,反而更让公众心怀忐忑。现在出现如此众多的“自愿放弃”者,已然从侧面印证了公众当初的猜测。然而问题是,即便这些考生主动填写了《考生自愿放弃体优生加分资格申请书》,但前面的“体优加分”已是事实。那么,下一步该如何处理这些自动放弃体优生加分的考生,其今年的高考成绩又如何认定?这些无疑都成了摆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公众面前的一道紧要问题。

  若无猫腻,缘何放弃?按理说,“体优加分”有没有猫腻,拉出来溜溜即可,实在没必要多此一举。而现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做法,却难免给公众一种帮加分考生“找台阶”的印象。虽然说真相还没有完全浮出水面,但从现有的事实判断,这些加分经不起推敲和验证,已是事实。

  试想,如若不是后来媒体曝光,这些“自愿放弃”加分的体优生,必定成了“体优加分”的既得利益者。所以,自从他们取得“体优加分”的资格,距离“舞弊”就只有一步之遥。其不仅危害到了其他考生的利益,更破坏了高考的公平性和公信力。所以,让这些加分考生“全身而退”,显然不是办法。

  近几年,高考加分政策一直备受质疑,一些加分丑闻也时不时会被爆出。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多次整顿,但却收效甚微。这里面,除却制度性因素的沉疴外,更多的则是考生违规成本过于低廉造成的。相比于高考加分的巨大诱惑,违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参照以往被查出的高考加分丑闻,最后被查实有问题的,也多是被取消加分了事。

  回想2009年重庆高考状元民族身份造假的违规加分事件,若不是北京大学在核实全部事实后决定放弃录取重庆考生何川洋,那起违规加分事件,对考生的处罚还是仅以取消加分了事。如此,加分事件对考生本身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长此以往,连“铤而走险”都算不上,那“屡禁不止”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和今年被曝出的河南高考替考事件相比,加分舞弊的行为一样不可容忍,甚至比替考更恶劣。其破坏力和影响面,也绝不仅仅是几个高考替考者能与之相比的。窥诸教育部门对河南被替考考生的处理,除了取消当年高考的成绩外,还做出了三年禁考的处罚。而这,多少也能为此次辽宁本溪“体优加分”案,提供些处理参照。

  现在,距离事实的真相已越来越近。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能严惩存有猫腻的“体优加分者”,不能因其“没有得逞就放弃”而免于处罚,更不能让任何一个违规加分者“全身而退”。因为,高考的公平性和公信力不容挑战,社会公平的底线更要坚守。这既是治病救人,更是惩前毖后。文/李文学

关键词:体优生,冒牌,全身而退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孙向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