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这个民俗在嬗变?
从旧习到新风 春节文明有了现代新内涵 实际上,关于烟花爆竹到底是“禁”还是“放”的问题,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在日益严峻的雾霾压力面前,烟花爆竹作为一项传承经年的春节民俗,未来之路又将何去何从? 相关专家认为,传统文化固然重要,但也应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与时俱进。 “放鞭炮是传统民俗,图的是吉祥、喜庆和欢乐。”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社会学家杨建华说,“但眼下的环境严重地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从这个角度讲,为了更好的环境,应该少放甚至不放。” 实际上,很多民俗、风俗的传承并非一成不变。这些年,我国居民的节日文化娱乐活动、风俗习惯都在发生变化,一些新的过节理念和风尚在逐渐培养并产生。 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危险物品管理支队副支队长杨玉国认为,未来,燃放烟花爆竹的人会越来越少,其他娱乐方式会越来越多。很多市民可能会选择外出旅游,或参与其他文化活动,这是社会正常的发展过程。 “民俗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如果某个风俗习惯与当代人的观念相冲突,就一定会发生改变。今年烟花爆竹燃放量骤减,正说明人们的觉悟提高了,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著名社会学家夏学銮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民俗在未来很有可能会被新的民俗所取代,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专家指出,绿色春节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引导力度,减少烟花爆竹燃放,还需要提倡低碳出行、减少其他污染,更需要公众树立大局意识,每一个人从我做起,开展既增添年味又文明环保的活动,为春节文明增添更多现代内涵。(光明日报记者李慧) |
关键词:烟花爆竹,燃放,春节,环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