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带动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改革创新发展举措,坚持文化惠民 依托文化产业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传承性、环保性、导向性、长远性、广泛性等独有的特性,更具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繁荣、全面发展的巨大优势,对提高地方乃至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影响力、认同度、知名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坚持继承与发扬并进。周窝文化产业是在原有乐器文化和村容村貌的基础上继承发扬、提升改造、扩展延伸而来,这种尊重历史,注重生态,体现乡情的发展方式更容易让百姓接受和融入。 坚持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它以创意为源头,以文化为核心,无需付出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坚持特色文化,狠抓内涵。文化产业经济回报高,受益时间长。优秀文化产品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而会随着历史的积淀不断增值。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还能丰富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文化内涵。 坚持与其他产业渗透融合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链条长,附加值高,所拉动的产业也更加广泛。文化产业正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发生着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群。 坚持物质与文化两手抓。文化产业生产的是文化产品,在将“文化物质化”的同时也在将“物质文化化”。文化产品以具象产品为载体,用文化内涵去影响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不断提升物质文明的同时,使精神文明也得以有效传播、渗透和根植。 进一步改革创新发展思路,完善体制机制 周窝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要把周窝打造成音乐及各艺术门类的培训基地、创作基地、体验基地、交流基地和示范基地,建成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代表意义的“国际音乐名镇”,还需要继续努力。 实施人才战略,打造培训基地。要以金音集团、璐德学校和交流活动为载体,积极引进、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依靠人才全面支撑、引领小镇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要引得来、留得住文艺大家、名家在周窝创作、交流、演出、授课等,通过全国乃至世界艺术家的影响力,使周窝真正成为文艺人才的高地。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创作基地。在汇聚人才的基础上,力求创作几首可以传世的音乐精品,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来自周窝的创意音乐,提高周窝在业内的影响力。要把优质资源向周窝集中,将一些固定的、有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放在周窝,让周窝音乐小镇成为真正的文化名镇。 创新发展旅游业,打造体验基地。发展文化旅游是提升周窝人气的主要渠道,要进一步提高接待能力和标准,丰富旅游项目和内容,联合衡水湖等周边景点创建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同时,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搭建综合型乐器交易平台,打造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乐器物流集散地。 促进文化融合,打造交流基地。横向结交周庄、丽江等不同特色文化名镇,纵向联合中央音乐学院等著名院校以及哈尔滨、广州、维也纳、悉尼等中外音乐名城,借力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使周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窗口和平台。(解晓勇) |
关键词:武强县,周窝村,文化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