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断头新闻”考量政府信息公开程度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29 09:2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年终岁末的各种盘点中,媒体关于“断头新闻”的盘点格外显眼。近日,有媒体对2013年的部分热点事件进行回顾,一些热点新闻在记者持续追问下,获得了初步进展。但更多的热点新闻由于各种原因,在官方承诺彻查之后,进展仍不明朗。

  “断头新闻”为何越来越多,这固然和网络时代受众求新求快、加速更新的热点新闻促使公众“健忘”有关,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因为相关部门的拖延推责。

  无论是“大师”王林非法行医案,还是广东“镉大米”事件,或是河南连霍大桥垮塌致10人死亡的悲剧,这些“断头新闻”目前到底是如何“结尾”的,媒体在梳理时发现,“领导很重视但一直没说法”“调查报告已经提交有关部门”等回应已经成为一种固定格式。每一起热点事件的调查当然需要时间,可时间到底不是“无底洞”。以广东“镉大米”事件为例,时隔7个多月,仍然没有最新的调查结果,如何让公众相信“调查正在进行中”的诚意?

  时下,很多人都在看一本《是,大臣》的小说。2012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这部小说,根据英国BBC同名剧集改编,该剧在20世纪80年代上映后,广受好评。该小说中有一个细节耐人品味:面对来信时,如果政府文官回应“此事正在考虑中”,那么就说明来信(文件)已经弄丢了;如果回应“此事正在积极考虑中”,那么就说明来信(文件)不知弄丢与否,正在寻找中。这个情节也是今天我们的一面镜子:政府官员习惯以“外交辞令”回应公众关切,公众也只能通过细细琢磨政府官员的措辞变化,以此猜想事情的进展程度。

  真相迟迟难以浮出水面,往往不是因为“技术性”问题导致事件难以调查,而是因为缺乏问责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有关部门能推则推,能拖则拖。公众和舆论对于热点事件刨根问底的追问,当然不只是为了扒出真相满足好奇心。真相背后往往可以呈现更多的社会问题,揭出真相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最终还是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

  明白了公众对政府回应社会热点的最终诉求,政府部门就更应该尊重民意,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在这方面,早有专家指出,消除“断头新闻”,关键在建立“问政”机制,形成“问、办、评、改”的处理流程。公众和媒体负责“发问”,相关部门必须高效“办理”,然后再交给公众“评判”办理结果,最终一起“改正”社会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据媒体报道,12月以来政府部门加大信息公开新举措不断:如辽宁省建立“网络回应人”制度,专人及时回应公众提问;农业部建立健全涉农舆情回应机制……这些新动作让公众对新闻不再“断篇”有了更多期待。从这个角度看,考量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够不够,不妨以“‘断头新闻’还多不多”作为标准之一。

关键词:断头新闻,信息公开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丁丽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