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值得期待
9日,备受公众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幕。被寄予热望的许多关键领域的改革议题,将在本次全会上得到正面回应。 此前,多位中央领导人曾密集表态,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显然,当下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复杂的利益关系使得改革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无论是选择一两个领域的突破,还是继续重复以往的路径,都很难真正破解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痼疾,缓解社会公众的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惟有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一是全面改革,再是深化改革,方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领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单独一个领域的改革或可立见成效。但为长远计,各个关联领域的整体推进、同步、全面改革,才是上策。 以社会管理为例,仅仅放开大城市的户籍,实现“自由迁徙”,并无实质意义。还必须逐步剥离附着于户籍之上的医疗、教育、社保等固化利益,才有可能让户籍回归本来面目。而这显然有赖于相关领域的改革,包括建立全国联网的医保,养老保险等实行并轨,教育资源均等化等等。 又如,在政府自身改革方面,同样需要做好诸多关联性改革,协调联动。不仅要简政放权,更要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不仅要做好中央政府改革这个“上篇”文章,也要做好地方政府改革这个“下篇”文章;不仅要约束“看得见的手”,也要扶持“看不见的手”…… 另一方面,改革应该避免浅尝辄止,不能总是选“好改”的改,剩下那些有难度的“骨头”则无限期搁置,进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事实上,改革越是往纵深挺进,其所面临的利益博弈就会越激烈,一味拖延,只能丧失改革的时机。也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以财税改革为例,去年起,我国拉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大幕,与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目标相比,财税改革目前还面临着诸多难点,突出表现在: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有待提高;非税收入占比过大,这些迫切需要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以解决。 改革从来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意味着利益的深刻调整。正是因为利益的分殊,不同社会群体围绕“改革红利”的博弈也将十分激烈。人们期待这一次三中全会启动的“新一轮改革”,能够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回应民意诉求,全面深化改革,让全体中国人共享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
关键词: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