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我们都成了“屏奴”
看到这篇评论的人也许不会太多。因为我们首先需要关注那些“大”事,比如美国窃听丑闻或者山西省委附近的爆炸案;我们还需要关注每日股票资讯、明星演唱会、NBA或者即将到来的亚冠赛;除此之外,吸引我们的还有很多“有趣”或者“有用”的东西,比如各种“段子”、世界风光图片、文学经典;此外,还有亲戚、朋友、同事播报最近动态,比如旅行见闻、婚丧嫁娶、病后感悟、出席会议;还有若干影片视频排队等着我们抽空垂青;时间当然可以利用得更紧凑些,但哪怕是在乘坐公车的零星时间里,还有等着我们突破的游戏记录,或者需要“抢鲜”的新游戏…… 今天,任何单个信息都变得微不足道,重要性被“平均化”了。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争分夺秒”但同时又这样空虚和焦虑。沸腾的信息之海,足以吞噬每一个弄潮者。我们其实深知这个道理。既然不“善游”,本来可以选择对网络“敬而远之”;但是,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却将手机打造成了我们身边的“特洛伊木马”,成为引进“海水”的“时空之门”。我们软弱的意志被迫直面着“信息”强大的攻击,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受害者”已经批量出现。因长期使用手机引发的颈椎变形、拇指难以弯曲,屡见于新闻。还有更直观的视觉冲击:在公共交通工具、会议派对等一切公共场合,总有大批人不约而同埋首手机,如同被同一颗无形的子弹击中。我们像依赖吗啡一样无可救药地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每天早晨睁开眼的刹那,我们都下意识地寻找手机,如同溺者无助地攫取救命稻草;如果我们偶尔忘记带手机,或者手机陷入了暂时的沉默,就恐惧已经被世界所遗忘和抛弃。 手机已经成为信息围歼人类的精确心理制导武器。它自动寻找每个人的弱点并利用之:它为愤世嫉俗者提供詈骂,为智力自负者提供难题,为历史爱好者提供轶闻,为小说家提供故事,为浪漫者提供风月,为贪玩者提供娱乐游戏,为好学者分门别类提供知识快餐。然而我们从大量看似“有用的”的信息中获得了什么?聚会上,我们刚报道了某个第一手新闻,身边总会有更为详细和更为自得的补充;刚听了一个精彩的笑话,便发现这个笑话已经从另一个渠道出现在自己的手机上。我们所有人分享了共同的话题和观点,但过后只让我们感到无聊。我们貌似获得了“知识”,但转眼间就已经被更新的知识所覆盖并遗忘。 事实是,今天共享着有史以来最多的知识,却并没有创造出比前辈更为出色的成就。原因是知识已经变成了无暇深究的“现象”,而相比于知识本身,我们更需要的其实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能力。严重的消化不良使我们成为了细微的身体支撑着硕大脑袋的怪胎。 然而,手机“武器”还在不断升级。在商业的逐利法则下,全世界的手机厂商食不厌精,脍不厌世,不断汲取并转换科技发展的精华,成为信息征服人类的武器提供商。他们不断地开发着新的功能:从浏览器、QQ、微博到微信……连我身边一个已经垂垂老矣的教授也不禁惊呼:现在,每天浏览朋友的微信占据了太多太多的时间。 是的,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手机,已经扣动了“扳机”。它短期的猎取目标是健康、时间和思考,它的长远目标是冲垮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一切现实根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被它俘获成为与自然隔绝的“屏奴”,但它的征服远未结束。(刘志权) |
关键词:手机依赖症,信息,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