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金融存量要经济质量
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此前,李克强总理在不同场合已数次表达了盘活金融存量来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在经历了以货币投放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后,当前活力不足、增速不高、刺激政策作用不明显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以存量支撑增长可能成为未来一个时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思路。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货币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拉动经济的一个共同做法是不断投放流动性。同期,我国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也是明显的,2008~2012年间,M2(广义货币)总量扩大了141%,年均增速达19.3%,社会融资总量也扩大了164%,年均增速达21.4%。进入2013年以来,金融支持力度不减,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超过3万亿元。但货币投放却与经济表现明显背离,力度更大的刺激并未带来更高的增长。2003~2007年,我国经济增速始终在10%以上,社会融资规模年均增速为15.0%;而2008~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年均增速提高至21.4%,但经济增速却连续下降,到2012年降至7.8%。进入2013年以来,货币投放与经济表现脱节的状况更为突出,并有了6月银行间市场的“钱荒”。这已充分说明,随着我国经济体量扩大和经济结构变化,确实有必要改变依靠信贷增量来维系经济增速的思路。 另一方面,要认识到金融存量未被有效利用可能引致经济运行的风险。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有着足够庞大的金融存量。以M2为例,截至今年5月,我国M2余额已超过104万亿元,要高于经济总量为我国两倍左右的美国(M2约为10万亿美元)和经济总量位居第三的日本(M2约为9万亿美元)。此外,我国也有着其他经济体所不具备的贷款和存款规模。所有这些存量资金,如果能激发出来,完全可以在保证货币投放不增加的情况下,为经济提供巨大刺激。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金融资源利用上,存在着重增量、轻存量的倾向。在货币高投放的背景下,容易造成金融体系过度扩张和杠杆化,造成银行懈怠流动性管理和影子银行加速膨胀,造成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或者向房地产、融资平台等调控对象集中,在弱化调控效果、制约产业升级步伐的同时,也加剧了系统性风险的累积,给整个金融体系运行增添了隐忧。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有效盘活金融存量,不但为经济增长所必需,也是风险防范的客观要求。 在当前的经济运行中,盘活存量已成为未来政策的重要着力点。近期,国务院也已公布了“盘活存量”的10项重点措施。由于我们注重增量的思路已持续了几十年,要想迅速转变并真正达到盘活存量的目的,需要在一些领域作出变革,尤其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盘活存量务必要利用好市场机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所在。在盘活存量的过程中,务必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具体包括:进一步理顺政府干预经济的边界,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交通通信、基础设施等原本受限行业的限制,丰富民间资本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使得资金价格在市场机制下得到充分真实反映,促进资金最有效率地流转;更大力度地利用好金融市场,发挥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在盘活存量方面的特殊优势,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二是盘活存量必然需要金融工具和机制创新。从国际上看,要将金融体系沉淀的资金激发和盘活,资产证券化是一个重要途径。前期我们在盘活存量方面存在不足,有一个客观原因是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滞后,证券化产品不够丰富,且运用中受限较多。正因如此,用好当前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并适时推出迎合实体需求的创新工具,便成为决定盘活存量的关键选择。考虑到我国金融存量中,主要体现为银行信贷或者各类债券,也有一些资金沉淀在能够带来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设施项目上,因此,未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收入支持的债券品种将在盘活存量过程中扮演着尤为关键的角色。当然,鉴于次贷危机的教训,务必要确保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严格根植于实体之需,同时要在投资者培育、法律法规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都作出良好的安排。 三是盘活存量要确保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主要有三方面含义:其一,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给予金融机构一个流动性长期不会过于宽松的稳定预期,使其主动收缩同业业务,避免过度杠杆化,将信贷投放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央行对整个市场流动性的把握要科学和具有前瞻性,始终保持资金面的适度状态,避免银行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去杠杆后由于资金面重回宽松而强力反弹;其二,保持房地产调控的连续性。在货币宽松中,由于实体行业收益率下行而房地产业持续高利润率的存在,使得资金过度向房地产业集中,出现了金融资源配给的结构性失衡。这种情况下,严格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度上涨,缩小房地产业与其他行业的收益率差别,是确保金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其三,坚持对影子银行的规范。影子银行膨胀是造成金融空转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佳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国家明显强化了对影子银行的治理,从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货币低效投放和更好激发存量资金的角度考虑,对这类主体的规范应予坚持。(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申世军) |
关键词:金融存量,经济质量,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