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扩张不忘风险规避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的排名已由2012年1月份的第二十位提升为今年5月份的第十三位,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市场份额升至0.84%的新高。而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在全球160个与中国内地及香港进行兑换支付的国家中,有47个国家人民币支付量超过交易总量的10%。这意味着人民币已经成为中国跨境贸易与投资活动中相当重要的结算货币。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其路径主要有两条:首先是跨境贸易与投资的人民币结算;其次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建设。截至2012年底,人民币结算规模已占到中国跨境货物贸易的11%,对外直接投资的6%;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0个经济体的央行签署了总额超过2.2万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各类双边货币互换中的重要货币之一。 截至2013年3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已突破6600亿人民币。自2007年在港发行第一只人民币债券起,其发行规模现已超过港币债券,成为香港市场上最重要的债券类型。此外,人民币在新加坡、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也逐渐形成了离岸市场。其中伦敦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尤其引人瞩目。根据SWIFT的统计,除中国内地与香港之外,伦敦市场上的人民币交易量已占到全球离岸人民币交易量的46%。 人民币正成为全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企业积聚财富和筹集资金的一种货币,人民币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张,也愈发凸显出人民币金融中心的重要性。除了已有的香港、新加坡、伦敦这3个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外,澳大利亚最大的金融中心悉尼、德国的法兰克福等,都在积极争取成为人民币的交易中心。德国央行的官员认为,过去几年里,人民币的重要性已经大幅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了贸易货币的地位。 从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来看,一国货币能否最终成为国际性货币,归根结底取决于该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该国金融市场能否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富有流动性和投资价值的金融产品,以及该国能否避免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货币国际化与其说是政府推动的结果,不如说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人民币能够快速走向世界,固然有次贷危机等外部契机的作用,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却是推动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内在因素。 当然,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目前存在内地与香港两个人民币市场,且两个市场上的利率与汇率通常存在价差,这就为市场主体以跨境贸易或投资为名进行跨境套汇套利制造了空间。这些问题提醒我们,人民币国际化应是一个渐进过程,必须考虑到环境和风险等外部因素,并通过相应的改革降低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
关键词:国际化,人民币,金融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