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三公”取决于预算监督科学化
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对2013年涉及“三公消费”的一般性支出统一按5%比例压减。专家计算,这一统减,预计至少会节支51.4亿元。考虑到财政收入同比增速缓慢而用于民生的非一般性财政支出的力度加大等背景,这一减支措施,无疑具有积极的倡导性楷模意义,势必会对各地方政府产生辐射效应。 一般性支出,指的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经费支出,此次通知中所列出的重点,有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及修缮支出、会议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车辆购置费和运行经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经费等。理论上,只要标准下调,节支的目标是不难实现的,如会议从五星级酒店,降为三星级甚至在一般的会议场所举行,膳食标准也从山珍海味,降为符合营养和卫生标准的工作餐,就能省下一大笔费用,而节省这一费用不会对会议的实体议程有任何影响。假如在每一处经费开支中能这样精打细算,实用而不浪费,节支下来的比例,岂止5%? 然而,看似轻而易举的5%目标,若不细化规定,有可能在执行中打折扣。预算外资金的存在,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把预算内的一般支出节减部分,转移到预算外资金中,名义上减支,事实上并根本没减,照样大手大脚。还有一种可能的做法是,把经费支出分摊到下属部门或下辖企业。年初报道中的节日期间公车入库,就有公车虽“封存”,却有大量企业或下属部门车子被“借”的事,令企业或下属部门苦不堪言。把茅台酒装在矿泉水瓶,或把豪华宴会从酒楼转到私人会所,这样的报道表明,政府部门人员在“三公消费”各项禁令面前,总能想到规避的办法,假如禁令或通知只提目标,而没有对预设目标的取得进行“过程控制”及“内容分析”,那么禁令或通知的严肃性也会被贬低。 所以,问题归根结底又回到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强化“预算和拨款的科学性”及“审计与监督的严肃性”。一般性支出究竟有无“节减空间”,应在预算审议中就有所反映,而一般性支出是个总体概念,涉及到具体的事项,在各个部门和各个议程上,其重要性又表现不同,如一些部门车费等支出可能会很多及很必要,而一些部门并无部门或跨国交流等议程,却支列了大量的出国经费,这就明显违背了科学性原则。科学预算可以做到当减的被节减,该增的得到增加,而非是“一刀切”统减或统增。预算和拨款的科学性又要求预算监督的严肃化,预算监督又要求预算民主化和透明化。总之,此番财政部通知是件好事,但此好事落实成习惯,还要依赖于科学的预算和严肃的监督作为节减的内生力来源。 |
关键词:科学性,预算外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