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即兴发言

民生投入怎么成了“亏本买卖”?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03 08:0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关于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在抽查的54个县中,有47个县的民生投入不达标,比例高达87%,而匪夷所思的是,有的地方政府仍违规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或用财政资金补贴竞争性企业。(7月1日《中国产经新闻报》)

  高达87%的县民生投入不达标,尽管是抽查数据,但仍让人吃惊。多年来,上上下下一直强调加大民生投入,表示把民生工作放在首位,在此背景下却这么多的县民生投入不达标,足可见许多地方政府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对中央政策和要求阳奉阴违。

  何以如此?正如新闻报道中所说的,在有些地方政府眼里,增加民生支出是“亏本买卖”,有去无回,犹如打了水漂。表面上看确实如此,民生投入意味着政府大把花钱,而花出去的钱并不能给政府带来经济效益,可不就是“亏本”了嘛!于是一些地方政府宁肯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招商引资,用于补贴企业,这样不仅能创造更多的GDP政绩,而且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更多的税费收入。

  在一些官员看来,民生工作不仅是“亏本买卖”,而且是见效极慢的“买卖”,它不像抓GDP那样立竿见影,也不像搞形象工程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为官一任也就三五年时间,一些官员迫不及待地要拿出像样的政绩作为升迁的资本,他们没有时间、没有耐心等待民生工作开花结果。人人都知道民生工作很重要,而在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中,民生工作实际上并不重要,于是,急功近利成了很多官员的必然选择。

  发展GDP、增加政府收入固然重要,但如果政府收入不能转化为民生投入,GDP不能转化为民生福祉,这样的GDP增长便徒具观赏价值而无实际意义,这样政府收入增长只会助长一些官员的铺张浪费、骄奢淫逸乃至贪污腐败。我国三公经费支出长期居高不下,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比重一直在低位徘徊,这已经成为诸多社会矛盾和隐患的根源。

  民生投入不是做“买卖”,不能像做生意一样算计投入和收益,保障民生是政府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是政府之所以成为执政为民政府的本质要求。何况,民生投入所产生的“效益”虽然不是金钱,却是比金钱更重要的民众幸福、民心所向、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持续发展的动力,还有什么比这些“效益”更宝贵的呢?

  54个县中47个县的民生投入不达标,不应只在审计报告里说说了事,对于这种阳奉阴违的行为,必须进行严厉问责。民生投入应该成为官员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划出硬杠杠、设置高压线,以此“倒逼”各地各级政府真正把民生工作放在首位,有效促进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晏扬)

关键词:民生投入,不达标,违规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