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精彩博文

疫苗绕不开安全与补偿的坎儿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25 08:0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带小孩打疫苗,熟识的朋友总是建议选择进口。这已是民间心口相传的事实。一直以为这是盲目崇洋的一件事,但6月24日的《南方都市报》,似乎为我们重新审视疫苗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些确凿的注脚:譬如中国有近40家疫苗生产企业,能生产预防27种疾病的46种疫苗,是全球最大的疫苗消费国,但还远远称不上强国盖因我国开发的品种大多为单价疫苗、减毒活疫苗等传统疫苗品种,而国外上市的疫苗多以联苗、灭活等新型疫苗为主。

  一句话,国产疫苗在产能和关键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差距在哪里?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说得很直接,“很多疫苗还在使用六十年代的技术。”尽管从概率上或从国际上说,从来没有绝对安全的疫苗,但这样的差距,放在不良反应率的背景下观之,令人心生愤懑:在那些因疫苗而“合情合理”地家破人亡的故事背后,有多少概率,是因为中国疫苗领域不思进取的相关技术掣肘所致?

  有关疫苗的话题,无非两个纠结:一是安全性。就像有人说的,关切疫苗领域不需要太多理由,一条就足够据统计,中国每年疫苗预防接种达10亿剂次。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即使按照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公布的疫苗不良反应概率是百万分之一到二,那也意味着每年要有超过1000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留下终身残疾。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这个数字微不足道,但对于每个不幸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痛苦。

  二是赔偿程序。尽管国务院在2005年6月1日颁布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其中第四十六条也有具体规定,但其内容最后一句也指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如果地方政府没有制定相应补偿办法,你就没有索赔依据。山西疫苗不良反应受害者尚彩玲在打了三年官司后不得不与厂家以10万元和解,就是个最典型的案例,因为山西一直没出台补偿办法,最后只能"和解"。”

  因人才奇缺,疫苗技术更新无望;又因技术制约,不良反应无法无限趋向于零。此时,如果没有清爽的救济通道与赔偿程序,因不良反应而逆转的家庭,就成为疫苗发展史上的“沉没成本”。当然,客观安全与程序求偿还只是两个摆得上台面的忧虑,在现实中的疫苗接种链条上,溃坏的与失守的也并不鲜见。

  2010年3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刊发题为“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的深度报道,称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或死或残,疑与大量疫苗高温暴露有关。此后尽管回应多多,诸多疑问还是不了了之。从2004年江苏宿迁假疫苗案到2009年大连金港安迪的疫苗违法添加事件,从2010年江苏延申疫苗造假事件到2012年山东破获的涉及全国的非法疫苗案……症结仍在,沉疴未解。

  从技术研发到生产管理,从冷链流通到规范接种,从风险管控到赔偿救济每一支疫苗,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而救人的事情,从来容不得任何可控的“误伤”。只是,当我们对国产疫苗生产与监管现状了然于胸的时候,谁能给年轻的中国父母一个拒绝进口疫苗的铿锵理由呢?(邓海建)

 

关键词:预防接种,国产疫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段沙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