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精彩博文

奋斗,让梦想花开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17 10:1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一个在艰苦环境中也懂得奋斗的人,一个不怨天尤人、不放弃希望的人,才能抓住时代机遇,让梦想实现

  小时候,我常和母亲一起为生产队放牛。那时天天想着看看山外的大河。10岁那年,母亲带我搭拖拉机爬上高山,看见了挂在天边的长江。母亲对我说,河那边有个很大的医院,什么病都能治好。

  后来我走出了村庄,到县城中学寄宿。12岁那年,母亲不幸因妇科肿瘤离世,听到这个噩耗当时我就昏了过去,悲伤中暗下决心,将来要当一名什么病都能治的医生,帮助像我母亲一样的人。

  1987年,作为我们那个土家族村第一名大学生,我考入华西医科大学。上大学对我并非易事。母亲去世后,生活费难以保障,吃饱饭甚至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渴望,以至于我差点辍学。我利用替教授誊写稿件、暑假与父亲一起制砖、寒假到集市上书写春联等方式,勤工助学;另一方面,学校提高了我的助学贷款等级,而我通过学习,创造了连续3年医学院全年级总评第一的纪录,也获得了奖学金,大学梦得以延续。我深切感受到,只要自己肯奋斗愿努力,就一定有很多改变命运的通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我这样一个从山里走出的穷学生,被北京协和医院录取为实习医生。那个时代,进入协和医院学习和工作,几乎是每个医学生的光荣与梦想,向林巧稚教授、张孝骞教授等前辈学习,也是我的梦想。实习半年后,我成为协和医院妇产科一名“编外医生”。后来我又考取了博士,专门研究妇科肿瘤,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全国首先建立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外细胞培养模型,并得到了国际妇产科联盟的认可。

  母亲的去世,让我对攻克妇科肿瘤有难以割舍的情结。在这条梦想的道路上,我得到了所在医院、所在团队和导师的大力支持。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培养计划,我与北京各医院青年人才共同学习交流;赢得法中科学与应用基金会的奖学金,我到国外进行妇科肿瘤的博士后研究;获得协和医院百人计划资助,我访问了包括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哈佛大学布莱根和妇女医院以及肿瘤专科排名前两名的癌症中心。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追逐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我离梦想日益接近。而每一次成功为患者实施妇科肿瘤手术后,哪怕再苦再累,我都倍感欣慰,无怨无悔……

  “个人的命运和梦想是和时代紧密相连的,没有人能跨越他所处的时代。”——这是我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教授说过的一句话。回过头看,时代其实给予我很多。我的大哥和二哥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但由于正值“文革”,姥爷家属于“成分不好”的乡绅,他们连考学机会都没有。如果不是改革开放给个人带来的发展机会,如果没有学校、医院、科室为培养人才搭建平台,我的梦想仍然远在天边。

  从土家放牛娃到协和医生,一个个梦想的实现,既有个人的努力和坚持,也离不开亲情、友情、同学情、师生情的支撑,更离不开时代的机遇。虽然这个社会并不完美,虽然我还不够成功,但我想告诉那些还在艰苦环境中奋斗的人,抓住这个时代,不怨天尤人、不放弃希望,梦想就有可能实现。(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关键词:协和医院,妇产科,怨天尤人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段沙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