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能没有道德操守
道德底线是近些年使用频率最高的道德词汇,而文化的道德底线近来又一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拍卖钱钟书、杨绛夫妇私人信札一事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人们不断发问拍卖的底线究竟在哪里;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由于失去底线,胡编乱造竟成时尚,引起舆论和观众的激烈抨击;娱乐节目在竞争的压力下,为博取收视率,花样日趋翻新,也引发网民和观众的讨论,被追问娱乐的底线是什么。其实,近期发生的这些问题由来已久,比如拍卖场这一眼下最红火最受人关注的场地,早就因为赝品、操盘等幕后交易而饱受指责,而一些属于友谊赠送的作品也被送拍赚钱,更令不少书画家一直在质问一些受赠者的操守何在。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日益细化,随着执法环境的不断改善,法律问题在文化活动中已经变得日渐清晰,易于分辨,但道德底线却是一个难以鲜明界定的问题。我们经常遇见的状况是,在大家纷纷呼吁底线的同时,却没有明确表明底线的具体位置处在哪里;而且,这个底线问题刚刚被指出,另一个底线问题又冒了出来。于是,尽管拍卖钱钟书、杨绛夫妇私人信札被制止,但下一个有违良知的拍卖行为经过改头换面后,兴许还会很快冒出来;虽然抗战“神剧”受到抨击,但其他历史题材难保不会也遭遇被“娱乐”的命运。 道德底线,一方面来自传统道德在人们心底的积淀,这是家庭、学校、社会长期培育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来自现实环境的容忍程度,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的所言所行,哪些可以被周围接受,哪些不被周围接受。但是,这两个方面都带有不确定性和伸缩性。传统道德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常常处于被讨论的位置;而现实社会的容忍程度,在当今时代,更需要思索和争辩。因此,什么才是今天社会的道德底线,对文化而言,每个领域所反映的道德底线又该如何准确把握,不能不需要一个明白的答案。 其实,把握道德底线最大的难度还在于底线是一种处于人们心理的东西,更多的属于精神层面,看不见,摸不着,在各种文化场合,道德底线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也不一样,以致有很多人连自己也不清楚,也有很多人甚至在道德中根本没有底线。所以,首先要树立文化的道德底线意识,有了道德底线,才能在文化创作中将超越底线的行为压缩到最小程度。 如今的道德底线,第一来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每个中国人,尤其是文化从业者都必须遵从的;第二讲尊重,尊重历史、尊重生命、尊重社会,这是现实对文化创造的容忍度,践踏历史、无视生命、轻蔑社会,就破坏了底线,自然也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社会的批判。 可以说,道德底线,是文化创造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 |
关键词:中华民族,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