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对“灾难”说声感谢?
“他头上、身上好多地方受了伤,而我一点事都没有。”肖琴说,关键时刻,是吕才文护住了她,“虽然还没有结婚,但这辈子我都认定这个男人了。”(04月21日《华西都市报》) 从“毒奶粉”到前不久的“复旦投毒”,从地沟油到“黑料理”,我们的社会道德在走下坡路,“人性”似乎早就让位于“利益”。然而,7.0级的地震似乎“震醒”了世人,灾难面前一直备受诟病的“道德”禁受住了考验,并且大放异彩。 百善孝为先。为学费,儿子向母亲连捅几刀的事件,让我们拷问当今孩子的“孝心”,随着家庭生活中孩子地位的与日俱增,暴露出的不仅仅是“霸道”、“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问题,还有道德的缺失,首当其冲的便是“孝”。地震后的几个瞬间让我们的“拷问”有了满意的答卷,大难面前,唯“孝”最暖。19岁的芦山男孩不顾生命危险,徒手将母亲从倒塌的墙下挖出;手术室前,没有座位,儿子足足抱了父亲一小时,并说“不累”;13岁男孩带着妹妹从废墟下双手刨挖半个小时救出曾祖母。这样的事例,向我们证明,“孝”是人们最本真的表现。 患难见真情。“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宣言代表了当今的“现实”爱情观。感情让位于金钱、名利,甚至可以拿来交易,这样的“现实”让人们不敢再轻言爱情。灾后的雅安向人们证明,“灾难有大小,唯爱不变”,芦山县人民医院外,丈夫跪地,给受伤妻遮阳的画面让人们倍感温暖;大难来袭,男友不顾自身安危,护住女友,自己多处受伤,女友却相安无事。这些让我们知道,真爱,从来不曾离我们远去。 人情味的复归。曾几何时,我们对这个社会充满戒备,“世态炎凉”,“人情薄如纸”是最好的解释,因而我们不跟陌生人说话,不轻易施予帮助更不会接受他人帮助,因为我们看惯了“好心没好报”、“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悲剧。但在芦山县城内,不少饭馆经营者从危房中抢出大锅,架在路边煮起稀饭。翻腾的大锅,有序的领食队伍,热腾腾的饭温暖了大家的胃,也温暖了人们的心;地震来临,华西医院的麻醉师首先想到的是安置病人,由于病人较多,麻醉医生直接把病人背起送回病房。灾后的雅安处处涌现出的人情味,让我们体会到,社会依旧如此美好。 灾难是可憎的,但是我们面对灾难焕发出的人性的光彩却是值得感动与学习的。希望这样的感动不会因为灾难的平息而终止,我们的太平盛世更呼唤人性、呼唤道德的复归!(曹金金) |
关键词:雅安地震,社会道德,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