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精彩博文

网络与高考双向夹击下的优等生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15 08:4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乔治·奥威尔的《1984》、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哈维尔的《哈维尔文集》、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年代的抒情诗人》,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长长的书单,来自中山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的特优生广州中学生冯允鹏的阅读范围,面试考官称他“达到中文系本科生阅读量”。

  在移动互联网成为公众的生活方式时,微博、微信、标题式的浅阅读、浅浏览几乎成为许多人的主流阅读模式。在此洪潮席卷中,常年保持纸质书本大阅读量的,主要就剩下学生和老师群体了。偏偏我们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是应试教育,因此千篇一律的教材和作业成了“书”的主体。反而许多承载深厚智慧的经典,沦为了边缘读物,如同维生素片一样,不是学校眼中的精神主食,更对高考帮助甚微。

  在此情形下,有高中学生能自觉阅读,且阅读的不是俗套的动漫言情、科幻悬疑,而是涉及政治、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就显得很不容易。这意味着其实中学生完全有可能比成人更融入当代国际文化领域并得到滋养,而中学老师的阅读视野甚至可能赶不上思想超前的中学生。但受高考控制,大部分学生都要等进入大学后,才有了自由空间,对国外已经流行多年经典有所了解,并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互联网带来了更加便捷获取知识和资讯的途径,然而越便捷就越容易遗忘。今天书籍更量大更便宜更容易买到,可虔诚的阅读群体反而逐年萎缩。能够主动脱网、保持与快餐潮流的距离、并沉静下来阅读书籍的人群,在10年前还算普遍,但在如今却大大退化。

  “在盲人的国度中,有一只眼睛的人就是国王。”当我们都不会写毛笔字时,会用毛笔的很容易就成了“书法家”,尽管在100年前是连农村小孩子都能写毛笔字。当我们称阅读量大的中学生为怪才、偏才时,为何就不自问为何自废武功,连读经典的能力都丧失了。

  当然,如果自主招生只是欣赏阅读量大的学生,估计很快明年就会有很多中学生投其所好,能背出长长的书单,在脑海中囤积一批优秀观点参与面试。结果“阅读量”这个门槛很容易就会被跨过去。可见一个大学真要找到出色的可造之材,既要和“社会阅读丧失症”抗衡,要和教材式教育对垒,更要防范各种功利主义的投机,实在很难。

  知遇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高考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段沙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