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大战 有效的司法救济才能保障公平竞争
曾轰动一时的“3Q大战”催生出三宗讼案。其中之一的“奇虎360起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昨日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落判:奇虎360败诉,并被判承担79.6万元全部诉讼费用。这宗“互联网领域反垄断第一案”终告一段落。 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企业之间展开竞争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了。被称为“桌面核战”的“3Q大战”,若只是停留在市场竞争,那将是用户的福音。但这场“战争”最终滑向了失控,腾讯公司被指强迫用户在QQ和360软件中进行“二选一”,引发网络哗然。 这场大战当年是在工信部、公安部以及国新办等部门的“强力干预”下才趋于缓解。而具体干预的方式、内容及过程,所有的媒体均语焉不详。甚至多数媒体在报道干预主体时,都启用了“有关部门”这样的“外交术语”。如此息战方式,显然并非制度的力量,而只是“维稳”的需要。若是企业竞争不涉及众多用户,进而不直接危及“社会稳定”,也许,“有关部门”就由着恶性竞争这么闹下去了。这种争端处理方式,显然非终极解决之道。 转变来自于腾讯的先行起诉,再又有奇虎360的反诉。这意味着,当事方愿意将纠纷交给法院来解决。这在法治社会中,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业来说,却显得弥足珍贵。 当然,互联网公司在市场竞争滑向无序中,第一时间未选择司法途径解决,也有司法自身的原因,比如说司法公信的不彰,司法救济的滞后。这也不仅仅是几个互联网公司领导人的心态。 司法不被信任由来已久,法院常被“有错推定”也是当下的实情。我们可以呼吁当事方应将纠纷交给法院,但毕竟,诉权是原告的权利,而不是义务或责任。如果说法院有什么能做的,那就是尽最大可能在每一宗个案里实现公正。也唯有公正的裁判才能换回民众的信任,才能恢复司法作为“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尊荣。 从广东高法昨日的判决来看,我们理当为法官鼓掌。且不说具体的裁判结果,单从近5万字、80页的裁判文书来看,在中国的司法文书中已属罕见。该判决书不但对垄断侵权行为的司法认定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于如何界定相关市场、采取了何种独特的方法以及怎样评判支配地位的形成给出了明确的标准。相比起那些惜墨如金、连逻辑推演过程也不肯公之于众的裁判,这样的充分说理才是司法的样板。 官司总是有输方有羸方。对于法院来说,能让胜败皆服只是理想化的状态。败诉的奇虎360也许会上诉,这并不妨碍司法公正,也不降低司法形象。相反,上诉制度、申诉制度都是法定的维权管道。这些制度应该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一个具体的裁判,很难让原被告双方都满意,但法院却可以用程序的公正来赢得双方和大众的尊重。这些年,常听到有法官抱怨司法环境太差,民众对司法有太多曲解,殊不知,解开此结的关键主要还在法院自身。法官的整体素质确实在提升,中国的优秀裁判文书也确实越来越多,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法院的形象。要特别关注的,还是司法的“补短板”,不能让一些不公的个案影响法院的整体形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绝不应止于一句口号。(王琳) |
关键词:司法,竞争,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