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长城时评

复旦“千分考”为何让考生抓耳挠腮?

http://www.hebei.com.cn 2013-02-25 14:4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当复旦“千分考”遭遇莫言演讲、撞上“笔尖上的行星”,考生们“hold不住”了。昨天,全国自主招生考试中的“新年第一考”——复旦“千分考”在全国24个省(市)、33个城市、43个考点同时进行。除了题量大之外,一些偏题怪题让学生们抓耳挠腮,不知所云,此外,还有考生发现往年的原题也出现在了今年的试卷上。(2月25日《现代快报》)

  莫言获诺奖是2102年度全球华人都应该感到荣幸的大事。更何况,媒体已经铺天盖地的反复宣传,使得莫言成为妇孺皆知的公众人物。莫言演讲出现在复旦“千分考”的试卷上,对高中毕业生而言,这道考题论难度系数实在算不上有多高。那么,看似简单的一道考题,为什么会让考生们“hold不住”了呢?

  复旦“千分考”考题让考生们抓耳挠腮,这与其说是考生们的尴尬,不如说是家长们的尴尬,教育的尴尬。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等客观原因,到头来走的还是“应试教育”的老路。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下,家长们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考分;教育行政部门乃至整个社会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也只有一个,就是升学率。为了追求高分,家长不得不要求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死读书、读死书,不知莫言的演讲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学校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全国各地的做法其实都大差不离,就是“题海战术”。死楸、往死里楸,成为提高升学率的不二法门。可见,“应试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观念,而是一种教育处境。

  复旦“千分考”考题不在课本上,不少考生反映考题涉及面广,许多题目不按套路出牌。因此被指有点偏,有点怪。在我看来,复旦的考题一点不偏,一点不怪。为什么一定要考书本上的内容?那岂不是鼓励学生回到死读书的老路上!“千分考”考题让考生感觉难,折射的是教育的积弊,也是社会群体浮躁的真实写照。其实,在我们的社会,急功近利的现象比比皆是。广受诟病的中国足球,为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足协主席和洋教练像走马灯一般换了一茬又一茬,结果是足球大考的成绩越来越差,足协贪官、黑哨出了不少。还有,在各地“创文”、“创卫”的过程中,有几个城市搞的不是“狂飙突进式”的阶段性行动?再看看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急功近利的政绩浮躁与焦虑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官员们热衷的是“大手笔”,追求的是视觉冲击力。其实傻瓜都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屁股总有后任来擦。有此背景,急功近利,杀鸡取卵也就不足为奇。也不怪官员这么做,考核一方官员的政绩,看的就是GDP,指挥棒使然。

  这么看来,复旦“千分考”考题让学生们抓耳挠腮也就不奇怪了。对于舆论的压力,复旦完全用不着尴尬。需要反思的,恰恰不是复旦,而是全社会。(张卫斌)

关键词:复旦,千分考,莫言演讲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