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寻狗微博的“娱乐至死”
一条寻狗的微博,一天之内被转发三十多万次、评论近五万条,这并非因为公众的善心突然被小狗和主人激发了,而是这名家居行业资深评论员“家居曹老师”,为他那只小松狮犬开出了“天价”酬谢——在很多人“一房难求”的背景下,“悬赏”的当前价值56万元(拆迁价过百万元)的房子引发了群体性狂欢,网友纷纷叫嚣“不上班了,找狗去”、“不上学了,找狗去”,甚至有好事者开始挖掘寻狗者的背景…… 类似上述这样恶搞、极品吐槽等善于挑战视觉、心理刺激的新闻,的确往往容易成为微博及论坛的热门话题,“作家崔成浩”和“平壤崔小姐”等类似微博“大V”,也让人“随时受不了”,甚至引领微博话语潮流。然而经媒体报道,掌控这些“朝味微博”的人竟是深圳媒体人,并非来自鸭绿江对岸的什么“劳动画报”。当人们沉浸于各种“8”、“吐”时,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却眼巴巴地看着各种刷屏之后的沉帖。更严重的是,这种无意识的群体狂欢最后往往陷入“娱乐至死”的深渊。 《娱乐至死》一书中,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全面剖析和批判了电视传媒所主导的文化。波兹曼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在笔者看来,网络时代尤其是微博之后的社交媒体时代, “娱乐至死”的倾向将加剧。 波兹曼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个娱乐至死的舞台。第一种暂且不论,第二种我们曾经或正在体验,却从来没有发现我们陷落得如此迅速、彻底。电视的负面影响泛滥开来后,儿童不再需要长期的识字训练就能与成年人一起分享信息,童年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特征已经模糊不清,而网络时代,手机媒体的泛滥,更是加剧了“童年的消逝”。现在,许多孩子已经学会成年人的游戏规则。当公众面对一个个满脸稚气而行为习惯、话语方式却与成人无异的孩子时,内心不知作何想。 “童年的消逝”也意味着“成年的消逝”,各种公众话语都以过度娱乐化的方式出现,人们习惯于迅速浏览资讯和信息,沉浸在各种毫无营养的话题中而无法自拔,逐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惯性。如此,文化的生命力不复存在,一切将变得非常可怕。娱乐逐渐成为网络媒体的一般表达方式,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新闻制造者、媒介提供商、讯息阅读者纷纷成为娱乐的附庸,在笑声、骂声中我们的头脑被狠狠地冲刷,最终“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娱乐至死”背后,现实生活中的弊端却在网络世界得到大肆展示,甚至被扩大。信任缺失,隔阂加深,跟陌生人说话容易,与朋友交心却难;人们越来越少地认真思考,而是习惯于快速阅读、判断;不再心平气和地讨论,而是一语不合就转变成骂战;标签满天飞,流水线般地造神。 网络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在安享各种便利的同时,却很少能停下来思考其弊病,而娱乐恰似“温水煮青蛙”,它让智者麻木、慧者愚钝、静者狂躁、狂者极端,却无法为我们提供一个安静、宁谧的角落,细细地思考人生,因此,无论如何发展,有温度少人性的网络都无法替代散发墨香的书籍。(白靖利) |
关键词:寻狗微博,天价,酬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