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走在人生十字路口
人民视觉 在过去的40多天里,孙杨频繁出席商业活动、没有进行系统训练、夜不归宿、顶撞教练,在伦敦奥运会的风光之后,他在人生的泳道中并没有游出一道笔直的轨迹。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对孙杨做出处罚;孙杨向恩师朱志根道歉未果——2月4日下午发生的这两件事,让广受关注的“孙杨事件”开始向可控的方向发展。在一张罚单、一次道歉之后,人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孙杨能够成熟起来,重新找到平衡和方向。 一张罚单能否警醒孙杨? “孙杨事件”从1月25日开始发酵。当天凌晨,孙杨发了一条微博:“在乎我的人,请不要伤害我在乎的人。”微博发出后不久,他就删掉了这条微博。但顺着这里的“玄机”,孙杨的女朋友浮出水面。 22岁的孙杨坦言女友比自己大了将近6岁,而且早在伦敦奥运会前就已经开始交往了。 不久,孙杨就与恩师朱志根发生冲突。1月31日,在朱志根批评孙杨的时候,孙杨竟然回敬了一句:“你的训练太落后,我不跟你练了。”朱志根在给记者的短信中这样称,“我确实很累,孙杨已经没有心思训练了,可能我的要求太严?” 对于孙杨谈恋爱,朱教练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就想说,年纪轻轻就谈恋爱,怎么能训练好?” 过去的40多天里,孙杨频繁参加各种商业活动,虽然他始终坚持抽空练习,但从专业角度看,他的自我训练只是维持最基本的水感。作为一名奥运冠军,这样的训练强度远远达不到系统训练的效果,也就无法让孙杨保持高水平的运动状态。冬训对于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冬训不到位很可能会影响到全年表现,甚至导致下一年度的“崩盘”。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表示,处罚孙杨,主要是其违反了队内纪律,但是否因为与恩师闹翻,校方并没有进行更多回应。院长李建设明确表示:“我们学院只有优秀运动员,没有特殊运动员。” 院方公布对孙杨的处罚结果包括:一份深刻的检查,并视检查做出进一步处理意见;对孙杨通报批评,扣发一个月的训练津贴;暂停孙杨的一切社会商业活动,包括个人代言。针对第三条,孙杨一度拒绝,不过权衡商业价值和运动成绩的关系后,他最终接受。 孙杨被暂停参与社会商业活动后,意味着他后续的商业推广谈判全部无限期暂停,这无疑将大大影响孙杨的收入,因此最具杀伤力。 相比于恋爱,过多的商业活动确实对孙杨的影响更大。至于何时恢复孙杨的商业代言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刘军表示:“一要看孙杨的训练情况,另外要看和教练的关系有没有缓和。如果他可以重新在泳池里证明自己,随时可以恢复。” 师徒情同父子为何交恶? 朱志根教练10年来对孙杨倾注了全部心血和力气,为了将弟子推上最高领奖台,他曾经3次推迟做手术的时间。 过去的这些年,师徒二人齐心协力,当然不可避免也会有小分歧、小争议,但仍在中国体育界被看作师徒典范并传为佳话。孙杨曾在奥运表彰大会上落泪说:“您(朱志根)一辈子都是我的教练。”令所有人为之动容。 但是,在去年9月举行的天津大运会之后,孙杨就流露出想长期接受澳大利亚教练丹尼斯训练的想法,尽管不太现实,但孙杨坚持认为与丹尼斯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对自己未来有好处。与此同时,孙杨因忙于出席各种商业活动,已经无法保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这让一向以严格著称的朱志根颇为不满。朱志根和孙杨之间已现裂痕。 在游泳项目上,运动员获得奥运冠军后更换了把自己带到冠军领奖台的教练,几乎没有成功案例。因为游泳项目对运动员的技术、体能和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要求非常高,只有高水平的“原配”教练才最了解弟子情况,训练才最具有针对性。假设孙杨离开朱志根,前途难料。 4日上午,孙杨主动去找朱志根沟通,虽然未能见到教练,但释放出一个较为乐观的信号。院方表示,截至目前,师徒两个人还没有坐下来谈过,关系暂时还没有缓和。李建设说:“不希望靠行政命令来强制师徒和好,还是希望能够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等到压力相对比较小的时候,再促成他们达成和解,相信事情肯定会有圆满的结局。” 谁应该与孙杨一起道歉? 从孙杨近来不再专注于训练可以看出,他对以往的生活、训练模式与教练产生了厌倦与逆反。从表面上看,孙杨的“恋爱门”以及“换教练”事件,两者相关性不大,但实际上,这是青春期的孙杨渴望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信号,也是他对过去艰苦训练、长期压抑的否定。 孙杨如今遇到的问题与其本人天生的性格密切相关,从3年前广州亚运会初露锋芒,孙杨便给人感性、略显孩子气的印象。少年成名之后,不计后果的任性似乎更是难以避免。 孙杨除了不够成熟,身后没有专业的经营团队也是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孙杨一直依靠母亲杨明帮其处理对外事务,然而,这位爱子心切的母亲很难有专业从容的发挥,一些言辞也给孙杨的形象打了折扣。 与此同时,处罚孙杨,主管部门也并不能因此推卸对运动员教育缺失的责任。 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吕林坦言,如何管理成名后的孙杨是个新课题。“我们从孙杨参加伦敦奥运会前就已经做好了他成名后的预案,但他受到的关注程度还是大大超过了预期。” 作为教练、家长、地方体育局官员、游泳中心和国家队等管理层应该注意加强运动员的日常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鼓励他们多参加公益事业,对社会感恩回报,以及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做好运动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运动员管理是一门学问,方法因人而异,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而如今,“90后”运动员个性鲜明,这就对有关部门的管理与训练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体育部门是否可尝试以更为人性化的方式与运动员相处,改变固有的“家长式作风”。及时沟通与了解,互相倾听与倾诉,或许能避免中国体育出现下一个“孙杨事件”。 |
关键词:训练,运动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