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占坑班”,先应均衡资源配置
在武汉,一些所谓的培优机构打着与名校开展联合招生的名义,招来一批批学生。一些家庭不惜代价,提前几年把孩子送到这些培优机构,就为了抢占一个可能升入优质初中的机会。然而,一旦跨进这种占坑式的求学行列,就如同加入了一场马拉松,拼完资源拼金钱,拼了金钱拼精力。占坑式培优,让一个个普通家庭累并痛苦着。(1月15日《楚天金报》) 这一消息见报后,武汉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起,武汉市将严查“占坑班”,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单独或与社会培优机构联合(或者委托)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优班(就是社会上俗称的“占坑班”),严禁公办学校和教师参与各类“占坑班”活动,严厉查处学校和教师在举办“占坑班”过程中的收费行为,对于违反规定的学校和教师,要依规追究责任。 武汉教育部门的反应很及时,但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曾发文,“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收取与招生入学挂钩的各种费用,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严禁举办与招生入学挂钩的‘占坑班’”。因此,需要追问的是,武汉教育部门此前为何没有执行教育部的要求,没有对名为“培优”实为“占坑”的培训班进行查处?需要注意的是,武汉的做法,还与教育部的要求有差距,教育部的要求是严禁举办与招生入学挂钩的“占坑班”,而武汉只是禁止公办学校的“占坑班”。 其实,治理“占坑班”,查处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据笔者了解,在一些严禁“占坑班”的地方,出现两个现象,一是“死灰复燃”;二是“占坑班”转入地下,培训班与学校招生的关系,在地下渠道广为流传,这不但让治理更难,而且也增加家长的焦虑——以前还有公开渠道,现在要打听渠道,以前上“占坑班”好歹还可以获得学校的笔试或者面试机会,现在没有“承诺”,上了这样的班没有机会也无从“维权”。 治理择校,治出这样的乱象,值得深思。问题出于政府职责的错位。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努力治理择校热,而不是治理择校。择校热背后是义务教育严重的不均衡。“治理择校热,尊重择校”的治理思维是,政府部门加大教育投入,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做到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大致一致,同时与民办学校的差异,仅仅是学校特色而非质量方面的。如果政府部门能确保90%的公立学校大致均衡,那么,择校热将得到有效的治理,而民办学校则满足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 遗憾的是,有的地方却不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治理,只是在打击择校上做文章,包括禁止学校举行测试,以及要求受教育者就近入学。地方政府应该努力增加教育投入,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这样才能降低择校的旺盛需求,相应地,围绕择校的培训班热才能降温。这才是地方政府该作为的地方。(熊丙奇) |
关键词:占坑班,资源配置,义务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