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即兴发言

“不向媒体提要求”应成为常识常态

http://www.hebei.com.cn 2013-01-17 09:0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日前召开的河北省委常委会上,《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办法》获讨论通过。对省委常委、副省长出席会议活动是否报道,河北要求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还特别要求领导不直接向新闻单位就报道字数、时长、版面、画面等提出要求。(《人民日报》1月16日)

  从网络转载这条新闻后的留言可以看到,公众对这样的变化是多么的欢迎,对过去的“领导直接向媒体提要求”是多么的厌恶。尤其是直接受影响的媒体人,当看到“不向媒体提要求”时,更有一种被解放的轻松感。党报机关报的头版之所以面目可憎,并且阅读率常常垫底,很多时候就因为被这些程式化的会议报道所占据。在党报编过时政要闻版、上过夜班的人都知道,打破编辑出版流程等领导的会议讲话稿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做一个领导直接就字数版面提出要求、读者却根本不看的版面,是一件多么无奈的事。

  “不向媒体提要求”既是还版面于民,更是对媒体报道自主权、自由权和新闻规律的尊重。媒体报道什么、怎么报、何时报、报道的长度,本就应由媒体根据新闻价值去判断,而不能越俎代疱凌驾于媒体之上。网上有个段子说的都是意味深长的世象:干爹干了老公的活儿,小三干了纪委的活儿、教师干了商人的活儿、医生干了屠夫的活儿、城管干了流氓的活儿、大师干了骗子的活儿、黄灯干了红灯的活儿——我加一句:政府不能干了媒体的活儿。

  还权于媒体,尊重媒体的自主权和媒体人的自由权,应该成为常识。不仅是河北,不仅是在关于领导干部出席会议活动的报道上,在很多事情上相关部门都要养成“不向媒体提要求”的习惯,让自主报道成为一种常识常态。

  就拿领导干部出席会议活动来说,向媒体提要求的话,起码从版面形态上就非常难看。每逢重要的会议活动或领导讲话,我们看到几大报纸的头版除了报头不一样外其他都完全一样,照片怎么放,标题什么字体,新闻如何安排,仿佛是一个编辑干的活儿——这些同样的版面被网友放在一起,常常成为大家吐槽的对象:既然版面都完全一样,还要办那么多份报纸干嘛,留一份就够了。

  不仅是形式上被诟病,文风上也常被公众嘲弄。因为这类“向媒体提要求”的会议报道多了,媒体的版面自然就被官话套话占据了。人们之所以厌恶看会议报道,因为这些报道基本上就是在“要求”下将领导讲话照搬到版面上——这些讲话,未必就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在会议上讲也许可以,在会议语境中强调也许有现实意义,但脱离了会议的语境拿到新闻版面上就非常难看了。

  最关键的是,根本起不到应有的宣传和引导效果,反而倒了公众的胃口。很多老百姓基本上是看到会议报道和领导讲话就跳开、绕走的,因为预期到会是空话套话,预料到是程序化的发言和程式化的腔调,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报道上。而且公众会对这种宣传性报道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感,人们不喜欢被宣传被灌输的感觉。而“向媒体提要求”的那种会议报道,往往带着鲜明的宣传意图和说教意味,人们看到就会避开。所以越是“舆论一律”,其实越是没有读者,读者在用眼球投票中屏蔽了这些报道。

  所以,必须尊重媒体的自主权,媒体是一个有技术门槛的行业,媒体人比官员更了解读者的需求,更明白从读者的关注点和兴趣点着眼去报道时政新闻。另一方面,媒体也并不排斥会议报道,公众也并非对领导干部的行程不感兴趣,相反,媒体和公众都很关注。关键的是,相关部门不懂媒体传播和公众接受的规律,常常会选择以舆论反感的方式去传播会议信息,结果让媒体和公众都对会议大倒胃口。实际上,如果让媒体自主选择,他们也会报道会议,并且会报道得更好,善于抓住领导会议讲话中鲜活的内容,发现程序化活动中的新闻点,对新鲜的表达和有新意的行为有敏锐的观察,不会照搬讲话,而是选取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和角度。尊重新闻规律,就是尊重读者,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更好的宣传和舆论引导效果。

  同样一篇宣传性报道,被要求了的“规定动作”常有让人一看便知的宣传意图,而媒体人则善于隐藏这种让读者反感的宣传意图,以符合新闻规律的方式去报道更能让读者接受。动不动就向媒体提要求,媒体人反感,读者更反感。

  不要担心媒体人不会做新闻,更不要担心媒体人“不听话”,相信媒体,给媒体更多的自主权,媒体人一定会拿出比现在好看百倍的会议报道和时政新闻。(曹林)

关键词:不向媒体提要求,八项规定,河北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