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用生命拯救生命,用爱心滋润爱心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2014-06-25 09:53: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32小时,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很平常,但是对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陈建屏、陈靖、陈松三名外科医生来说,却是极不平常的32个小时。

  在这32个小时里,一名脑部同时长有动脉瘤、脑肿瘤等多处肿瘤的病人,需要这三名医生,对他完成六种不同的手术。三名外科医生,前后六个麻醉医生、八个器械、巡回护士,330张脑棉片……当手术成功后,三名医生累得散了架,直接躺在了手术台边。

  用生命在拯救生命,照片里,几位医生在手术室内倒头大睡的模样让人心疼。32个小时,不眠不休,要是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是做不到的,没有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大爱在心、没有信念的支撑也是做不到的。

  几位医生的行为将很多人的记忆拉回到了儿时,那个时候,医生给你打针之前会跟你说上半天;那个时候,看个感冒,几片小药丸就搞定了;那个时候,医生这个职业连同它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神圣天职一起被口口相传。

  而如今的一些困境也不是偶然的,这些年来,医生越来越多,医院越来越好,设备越来越先进,可看病越来越贵,服务越来越差强人意。一些医生的无良与一些医生对良知的坚守都是现实。也许我们刚在这里吃了颗定心丸,回头就会在别的医院碰一个软钉子;这个医生面前感受到了温暖,换个医生也许就生一肚子气了。这个行业,妙手回春、从生死线上抢救病人的高尚至今仍被人称道,可同样的,一些医生视患者为钱包,将自己的医术当成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的行为也常常令人不齿。这个行业从来不缺德高望众、医者仁心者,但总是存在些明目张胆、医德败坏的人,这些人拉低了社会对医生的整体评价。这些负面评价的累积,回到原点,或多或少都与贪婪和堕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们当然不应该因为一些医生的行为就抹杀了整个行业的付出,这种偏见应该纠正,可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医生为改善自己的职业形象作出努力。

  正如每一次伤害都会加剧信任的崩塌一样,漂亮的羽毛也需要一根根梳理,3位医生的所作所为,会被公众记在心里,这样的爱心会让每个人深受感动,这样的责任会让每一个患者重新燃起对美好的渴望。

  其实改善医患关系说复杂也复杂,很多时候这是体制问题,当一个医生一天要看上百个病人才能把门口排的长龙看完时,你想让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是很容易的。对于这一点,患者应该理解。但另一方面,说简单也简单。改变不了体制问题,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解释和宽慰,多体谅一下患者的艰难,你就会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敬。

  最不该出现的则是,价格高高挂在天上,脸比门板还硬,不愿意改变自己,却一味地要求别人作出改变。出了问题,不反省自己的行为,却总是指责别人无理取闹。

  一个好医生应该在群众的口碑中得到传诵。每一片雪花都应该为雪崩负起责任来。任何时候也别忘了这样一种不对称的关系:对于医生来说,患者也许只是又一个病人,但对于患者来说,有时这是生死相托。任何时候也别忘记了,医院医生处于这种关系中的强者地位,患者很多时候只有被动接受的份,他们的要求并不高。

  别再把“得不到尊重,就没办法安心治病”“伤害医生最终会伤害病人”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了。这不仅无助于改善医生的职业境遇,反而会让人更加反感。

关键词:医生,行为,职业境遇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