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年高考舞弊案:多源于内鬼监守自盗
畸形需求:买考家长弄巧成拙 在河南杞县替考事件中,“枪手”们在中介介绍下与考生家长接上了头。每个“枪手”都由对应的家长领走,“开赴”考点。一位家长表示,他们已经“打点”了监考老师,他们不会为难“枪手”。 考生家长是替考得逞的关键环节之一。以往还可通过特招、加分、保送等形式让孩子上大学,但随着高考加分政策“瘦身”、保送名额骤减,一些家长不得不通过“买考”等风险更高的办法帮儿女“圆梦”。 一面是望子成龙之心,一面是漠视法律法规之行,家长们饱含期望的良苦用心演变为舞弊行为,让考生们不仅输了学习成绩,在道德品质上也一败涂地。 “根源在于当今社会对个人成功的评价扭曲,认为考上好大学才是成才的最重要标准。”贵州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郑强说,“异化的成功标准让人费尽心机,为取得好成绩不惜以身试法。” “有了家长作靠山,学生们就可能对这种行为‘熟视无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业内人士建议,在对层出不穷的高考舞弊行为打击之时,应对涉事家长予以惩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买考家长,学校和地方政府也在舞弊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少地方,高考升学率被政府和学校作为考核“指挥棒”,导致这些地方对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充当起“保护伞”“助推器”。 “高考由单一的行政单位负责,很难形成有效的相互监督。”储朝晖说,对高考过程引入更多监督力量,才能避免漏洞被利用。 专家认为,可借鉴雅思、托福等专业考试模式,将高考的组织流程逐步专业化,在厘清教育部门权责的基础上,聘请有资质、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协助规范组织考试,形成多方监督制衡机制。(记者姜刚、李放、段续、杨绍功) |
关键词:高考,舞弊案,监考监管 |
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