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红包协议”背后的喜与忧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要求,今日起医患双方的“拒红包协议”正式在全国实施。我省卫计委已将通知转发到各地和部省属医疗单位,武汉市部分医院表示,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荆楚网5月1日) 2月份出来的《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被广泛视为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举措,按照规定,从5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很多人不看好这个协议,认为“动不了医生的奶酪”,是形式主义,是“花架子”,不是解决医患关系的重点。事实上,该协议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解决医患冲突,而是要求医生廉洁行医,要求患者与医生一道共创廉洁的医疗环境。 医患冲突远远不止是送钱的问题,还涉及到医生的医术、医德等,也涉及到患者个人不理智的极端行为等。如果民众对“拒红包协议”寄予的希望超出了“拒红包协议”本身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更加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拒红包协议”饱受争议,正凸显了政府、医生、院方、患者等各方利益主体的分歧,“拒红包协议”可谓是喜忧参半。 何谓“喜”?其一,医生收红包现象的确开始泛滥,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制定这项政策来解决问题的初衷是好的。其二,协议书就等于是个人承诺,契约整治红包泛滥的确对医生廉洁意识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对患者和医生也具有警醒和约束作用,是建立医患新关系的一种有益尝试。其三,该协议使得收送红包行为不会在公开场合发生,这也能使得收红包的难度加大。 何谓“忧”?其一,部分医生对“拒红包协议”产生反感情绪,廉洁的医生认为这是不尊重医生的表现,是对医生的侮辱和曲解;收红包的医生也出于对自身奶酪的保护,更是产生了反感情绪。其二,“拒红包协议”的签署无法预防患者在私人场合送红包给医生,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其三,由于红包本身意味着金钱利益,到底有多少医生愿意主动祭出“奶酪”?其四,国家要求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实施,存在着大量医患冲突、红包泛滥的基层医院、卫生院则成为了政策的“盲区”,处在治理的边缘。 从“拒红包协议”背后的喜与忧可以看出,“拒红包协议”对创建廉洁和谐的医疗环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是有限的,也是有难度的。从目前来看,政府不能够一下子将太多期望寄托在这项政策上,与之配套的医药体制改革、医院监管和奖惩制度、医疗事故责任制度等也必须重视起来;媒体也好,普通大众也罢,也不能够一棒子就打死这项政策,也需要看到这项政策的好处。 对于医生而言,身正不怕影子歪,签个协议也没多大工作量,倘若签协议的勇气都没有,那主动舍掉“奶酪”的勇气又谈何说起呢?对于患者而言,假如表面上认可和签署了协议,但背地里托人找关系送红包,那是不是自己又在花钱买踏实呢?这不等于是自己又给自己挖了个坑,跳进去了还怪政府部门和社会不拉你一把?所以,“拒红包协议”背后的喜与忧正说明了医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每一项尝试性的改革政策都需要大家多一份支持和信任,少一份质疑和批判,政府、医院、医生、患者、社会、媒体等一起努力,坚决杜绝医患冲突、收送红包、高价药、高检查费等非正常行医、就医行为。 |
关键词:红包,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