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时政经济

警惕公车改革从“空挡”挂到“倒挡”

http://www.hebei.com.cn 2014-02-26 09:5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随着公车改革加速,多地组织了公车拍卖。然而,公车浪费、车轮腐败问题,在新一轮治理中又面临新的问题,国有资产如何卖得合理,改革程序不够公开、拍卖流程不够完善,个别地方的“应付式改革”亟待纠偏补漏。如沈阳市大东区公车改革的121辆公车首次拍卖,百余辆公车底价集中在数千元到两三万元。(2月25日《新京报》)

  目前,全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车数量不下200万辆,国有企业的车辆更无法计算,每年车轮滚滚中流失的公款数以千亿计。涉及的利益有多大,阻力就有多大,指望公车改革“马上成功”,只能是一种奢望。

  但需要警惕的是另一种现象,即改革的倒退,越改问题越多越复杂,与改革之前相比,改革之后的公共利益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改革的现状呈现出与改革初衷相背离的情况。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地方的公车改革充其量只是形式上的改革。表面看,改革进行得热热闹闹,公车数量也确实大幅减少了,但行政开支并未节省,诸如“公车淘汰后,廉价落入内部人员手中”,甚至会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乃至变相的腐败。这样的公车改革自然会推行得很顺利,但是越顺利,它的社会危害性就越大。

  公车改革已经进行了20年之久,在此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改革裹足不前,因此被舆论戏称为“挂空挡”。近几年来,公车改革的车轮确实转了起来,但却有着挂“倒挡”的倾向。从车改后的高额补贴,到拍卖公车中的种种潜规则,无不说明改革仍未触及核心问题,车轮上的腐败依旧存在。

  无论是挂空挡还是挂倒挡,归根结底指向的都是谁来“开车”,也即谁来主导公车改革话语权的问题。目前而言,各地的公车改革可谓花样多多,但殊途同归的是,从改革的制度设计到改革的具体实施,几乎所有关键环节的决定权都牢牢掌握在改革对象的手中。不难想象,由既得利益者来主导的公车改革,必然会以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来进行,最终把改革异化为自肥工具。

  避免公车改革挂空挡乃至倒挡,要从改革模式上进行改变。一方面,必须明确改革的主导者,在身份和利益上赋予其独立性,可以是上级主管部门,也可以是专门成立的专职机构,防止公共部门自我改革,自说自话。另一方面,改革必须最大限度地公开化,引进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既是改革的压力也是改革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起到及时纠偏的作用,防止改革走错方向。让民意参与到公车改革当中,哪怕会使改革的步子慢一些,争议多一些,民众也完全可以理解。(吴龙贵)

关键词:公车,改革,腐败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