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技术性”地化解社会治理难题

http://www.hebei.com.cn 2014-02-20 11:1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春节期间回四川乡下过年,和乡邻包了一辆旅游公司的大客车,去自贡观看灯会。回乡的路上,大家都有些焦虑,催促司机开快些。司机刚一加快速度,就接到旅游公司电话,告诫他马上将速度降下来:原来大客车上装有卫星定位系统——在旅游公司的监控系统上,随时有人在监测旅途客车的实时动态,包括行车速度、是否闯红灯;通过车厢内的监控探头,还可以检查该辆车是否超载。

  不得不承认,这是平生第一次坐上如此安全可靠的大客车。去年在台湾的时候,看他们的大中型客车尾部,都喷着驾驶员的名字,以便让所有人知道谁在为这辆车的安全负责,便认为这个办法真不错。如今想起来,在“水土不同”背景下,面对顾客的要求,上述旅游公司的客车司机名字即便喷在车尾,司机是否因此具有责任心是个未知数,比较可靠的是,有力的技术手段才是保障安全的不二法门。

  大客车的安全事故导致的群死群伤,一直是社会的梦魇,陕西的“表叔”还因此意外落马。这么多事故,有的固然与客车质量有关,但客车超载、驾驶员超速等人为原因也不可忽视。再早些年,甚至城里的公交客车为了抢客,在大街上你追我赶的事情还经常发生着,车厢内外的人都是心惊肉跳。

  这种混乱无序的现象,是一种为了经济利益或者坏习惯,而罔顾交通安全的野蛮行为,要进行治理,除了改进制度设计,还必须借助一些新技术手段。

  比如,在已经私营化的公交线路上,各公交车的收入必须总成之后均分,每辆车再给予财政补贴,你追我赶的现象一夜消失。但这样的制度设计所能解决的问题是有边界的,监管需要付出成本,当成本足够高时,监管也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为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何使用新技术改进社会治理,应该是一个亟须研究的新问题。而事实上,这些年来这样的改进在公共生活领域已经发生了很多。

  比如,医院和银行的排队系统,就是新技术非常人性化的一项运用。设想一下,如今在几乎所有三甲医院人山人海的病人和家属之间,如果没有这个系统,将会发生多少肢体冲突;在一些银行人满为患的营业厅里,多少老人会昏倒在地。

  十多年前的一次春节前夕,笔者临时起意,打算回家过年,而当时学校已经不再办理学生火车票订票业务,只好到售票大厅窗口排队,早晨5点多就赶过去,发现几路纵队已经在风雪中排了足有一公里长,硬着头皮排进去,等到腰酸腿疼,腿脚发麻失去知觉,到下午1点才轮到我。其实那时候一到春运,经常可以看到各个火车售票点,头天黄昏时候就有农民工顶着寒风,开始排队,其生活之艰辛,可见一斑。

  网上订票、电话订票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尽管仍然有漏洞,但至少让很多人避免了饥寒劳顿之苦。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新技术,今天的售票大厅里会发生多少冲突。

  快速城市化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大部分中国人并没有机会受到良好的公共生活训练,使我们的公共生活往往极易陷于混乱不堪。以上面提到的各种排队为例,面对资源相对紧缺,如果不借助新技术手段,在现有约束条件下,很难找到公平公正的办法。过去流窜于各大医院、火车站的各种“黄牛”,屡禁不止,不能说监管部门全无监管诚意,要做到公平公正的监管,其成本之高也会迫使他们睁只眼闭只眼,而公众的怨气,最终发到当政者的头上。

  当政者对公共生活的管理能力,一定意义上是其执政能力的直接体现;是否能够维护公共生活的有序、公平、公正,是民众检验当政者道义形象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改进制度的同时,研究如何使用新技术化解社会治理难题,是弥补制度缺陷的重要手段。这比一味抱怨民众所谓“素质”不高,并试图“教育”民众,可能更有意义。(任大刚)

关键词:技术性,社会治理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